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92584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童年的朋友 (1课时)一面 (2课时)我的老师 (2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课时)赵 普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 写 作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 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

2、品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赏析 诵读第一课时学习指导:本学期前半学期要把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作为一个重点要求,强调有指导的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指导要求,并且要检查,既要重视方法,更要重视习惯养成。教学步骤:一导入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二点拨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学法指导:

3、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明确: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

4、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神态描写:快活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三课后消化1.朗读全文3遍2.仿写训练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

5、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板书设计: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神态描写:快活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

6、”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2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

7、界丰富多彩。“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3完成课后练习。三小结: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一面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

8、。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3、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一、导入:二、检查预习:生字词踱【du】 窖【jio】 嵌【qin】 窘【jing】 捻【nin】挲【su】 擞【su】 恣【z】 商【shng】 歇【xi】拜【bi】 瘦【shu】 脊【j】 鞠【j】 版【bn】隆【lng】 蹦【bng】 虐【n】 趟【tng】 赫【h】殷【yn】 咔叽【k j】 懊【o】 哧【ch】 踌躇【chu ch】 摩【m】 颓【tu】 熏【xn】 揩【ki】 陡【du】学生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三、初读课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完以后,合上课本,讲述出故事情节。(要求:抓住叙

9、述事件的六要素。)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地点:内山书店人物:我,鲁迅,内山完造起因: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简单概括:四年前,“我”在内山书店和鲁迅有过一面之缘,在先生的推荐下,我用一元钱买下了两本书,同时也被先生的崇高人格所感动。研读课文:细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一共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几次描写,完成下表。明确:一共三次。鲁 迅 外 貌 特 征第一次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第二次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

10、一根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第三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微笑;点头提问:这几次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呢?明确: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提问:作者写鲁迅的外貌,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突出他的“瘦”?明确:很瘦,但精神很好,借以反映鲁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我”对先生无限爱戴、敬仰之情。提问:能不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鲁迅的一句诗来描述出自画像?明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11、甘为孺子牛。”提问: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明确:见教参。除了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本文还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能不能模仿老师的例子进行简单的赏析?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赏析:“费力”表明我生活艰难,但还是拥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我是一名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的手多瘦啊!”是从我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在此也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鲁迅的瘦,表现了我对鲁迅的关心,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

12、,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明确: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老师在此重点指导。)c)通过对鲁迅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谦虚、奉献、慈爱、爱憎分明、精神矍铄、坚强刚毅、关心支持追求进步青年的老人。第二课时导入: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通过描写手法的运用,鲁迅先生的形象可以说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了。我们本节课再从我的感情的角度进一步感受鲁迅的形象。快速搜索:请大家默读或分角色朗读课文,假如你就是阿累,你能找出哪些是他当时内心的感受的句子吗?并做以简单的分析。二、学会质疑:导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感

13、悟,并能提出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老师读完课文以后有这样的疑问:1、先生明明去世了,我们本该十分悲痛,但作者却不愿恣情悲痛,还写到“这还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这不是矛盾的吗?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2、明确:例如:“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说明作者见到鲁迅心里非常高兴,但没有把他的名字说出来,这符合常理吗?明确:“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站在

14、身旁,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兴奋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敬爱和爱护之情。(老师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三、学会写作:(一)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题材典型,以小见大。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其平常的,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之处见鲁迅的伟大人格。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例如:“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句话中的词语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二)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出和某人的“一面”之缘。课后练习(可以选择):通过学习本文,你对鲁迅先生有了些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一下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