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92308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三分之一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

2、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拎包(ln)档期(dng)春风骀荡(di)戛然而止(ji)B.觊觎(j)瓜蔓(mn)悄然无声(qio)悬崖勒马(l)C.游弋(y)龋齿(q)度长絜大(xi)情不自禁(jn)D.女红(gng)趿拉(t)棠棣之花(l)岿然不动(k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画不粘锅轻车简从一年之季在于春B渔具功夫茶以德抱怨是可忍孰不可忍C泄秘一番话惹是生非制之死地而后生D蛰伏爆发力牟取暴利多行不义必自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

3、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B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C.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D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济宁市区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轮珠圆玉润的月亮,天空灰蒙蒙一片,不远处的节日礼花也只是一团模糊的闪光。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B巴赫的音

4、乐,面对的是每个听者的心灵。它总是如微风细雨,轻柔曼妙;总是如涓涓细流,清清地、浅浅地流淌安详,恬静,圣洁。C.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以致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因此,古人通常一日两餐是可信的。D.济宁历史文化丛书主要包括鲁国历史与文化孔府孔庙文物珍藏(上、下)等,共七卷九册,资料丰厚,内容翔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由于彩绘陶俑埋藏环境土壤的湿度较高,出土后所处环境湿度较低,再加上光、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导致彩绘产生干裂、起翘、褪色等问题。B.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

5、康造成严重威胁。C.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D.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马与龙的文化缘庞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

6、,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

7、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

8、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

9、和马一样。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6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B.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五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

10、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7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B.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D.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中国古人融合自

11、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B.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D.“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邵道人传李梦阳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

12、,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

13、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

14、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适合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点头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起初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通“毙”,死亡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碗列诸案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更为造美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若往聘于某氏乎余威震于殊俗D.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