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92307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初中化学竞赛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计45分)序号12345678910答案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锡 B.硒 C.氧 D.硅2.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 H2S2O7 B. H2S3O10 C. H2S2O8 D. H2S4O13

2、3.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pH8.88.611.610.311.1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A. 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 CO2+H2O+NaClO=NaHCO3+HClOC. CH3COOH+NaCN=CH3COONa+HCN D. NaClO+CH3COOH=HClO+CH3CO

3、ONa4.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 mL液体,之后用19 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内仍残留约1 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 )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5.己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A. 9:20:5 B. 18:40:33 C. 2:5:3 D. 5:6:36. Fe2O3、ZnO、CuO

4、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1 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 g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7.41 B.3.59 C.3.21 D.2.467.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目标生成物的质量/参加该反应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x100%下面是联合工艺法制备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2O的反应原理:电解氯化钠溶液NaCI+3H2O 通 电 NaC1O3+3H2氢气与氯气合成氯化氢生成二氧化氯 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 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

5、大为( )A.37.6% B.53.6% C.62.2% D.94.4%8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中,正确的是( )9.有Na、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一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下列推断:甲一定是硫酸钠;乙可能是硫酸;丙一定是氢氧化钠;丁一定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10三个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探究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乙加入烧碱

6、溶液后塞上橡胶塞,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CO2与烧碱发生了反应C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uO全部发生了反应D丙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11.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12.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

7、硫酸。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 H2SO3= 3S+ 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1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时,所需试剂最少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C碳酸钠稀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 D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镁溶液14、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区别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剂瓶中,观察现象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区别铁和锌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区别硬水和软

8、水常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减少产生浮渣的是硬水区别Na2CO3溶液、食盐水溶液、白醋利用PH试纸鉴别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区别CO和CO2分别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 、 、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二、综合填空题(37分) 1、(9分)(1)汽车尾气处理相关反应为:2NO+2CON2+2CO2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反应涉及的一种有毒气体,高温下与赤铁矿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2)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由 种元素组成,胞嘧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温度/010203040506070

9、KNO3溶解度g/100g水13.320.931.645.863.985.5110138(3)有上表可知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60时,210g 饱和KNO3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60,可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 。(2分)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浓硫酸2.(13分)建立微观与宏观物质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氦气、二氧化硅、铜和氯化钠4种物质中,由分子组成的是 ;由离子组成的是 (

10、写化学式),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简图分别是 和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据此分析铜生锈除铜外,还需要哪几种物质参与反应 (2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3)在10%的硫酸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它能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 反应(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两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3.(4分)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1)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5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

11、成饱和溶液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将这三种溶液均降低至30,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11分)结合下图示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分)(1)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在上图右侧框内画出收集氧气的一种装置示意图,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 法。 (2)右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变化是 ;b处发生的变化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烧杯中的现象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1.(8分)治理被Cd2+(镉,相对原子质量112)污染河水的方法:使Cd2+沉淀

12、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25 Cd(OH)2(相对分子质146)、CdCO3(相对分子质量172)的溶解度分别为1.7X 10-4,2.8 X 10-6 g。问分别把适量NaOH、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OH)2、CdCO3沉淀后,河水中Cd2+的浓度能否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0.005 mg/L?(河水密度为1.0 g/cm3)2.(10分)已知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NaAlO2)溶液,有关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 NaAlO2+2H2O 。现有160.0g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镁、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铝、碳酸钠中的一种或数种。取10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往其中逐滴加入20.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推断在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1分)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