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讲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918816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税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国税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国税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国税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国税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税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税制讲义(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国税制6-10章讲义第六章所得税制本章学习提示 一、知识点(1)对所得额课征的意义 (2)对所得额课税的征收制度 (3)企业所得税制度 (4)个人所得税制度 (5)农业税制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所得课税的基本理论、中国现行的所得税制度。在所得课税的基本理论方面,理解对所得课税的意义、各国对所得课税的征收制度。在中国现行的所得税制度中,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计算依据、应纳税额、纳税环节、减免税等税制要素,了解有关税种的改革趋势。第六章所得税制第一节 对所得额课税的

2、意义所得额是收益额的一种。收益额可分为纯收益额和总收益额,其中,纯收益额亦称所得额,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获得的收入,减去相应的成本之后的余额;总收益是指纳税人的全部收入。对所得额的课税不同于对流转额的课税,从一个工商企业来看,流转额是指企业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额,所得额则是指企业的利润额;流转额只与商品的销售收入有关,不受成本高低的影响,所得额则不同,它直接受成本规模的影响,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高,收益越少,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因此,对所得额的课税能使税收收入比较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对所得额课税,属于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征纳双方的关系比较明确

3、,税收的增减变动对物价也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累进性质的所得税,能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合理竞争。但对收益额的课税要受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对所得额的课税,稽征技术也比较复杂,尤其是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核实的困难大,很容易造。偷漏税现象,要求具备比较高的税收管理水平。 第六章所得税制第二节 对所得额课税的征收制度一、分类征税制和综合征税制 1分类征税制 是将各类所得,分别不同的来源,课以不同的所得税。分类征税制的优点是课征简便;易于按各类所得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

4、税率;能够控制税源,防止偷漏税款。但是,不利于实行累进税率,不能按纳税人的能力课征,从而不能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 2综合征税制 是对纳税人的各项各种来源所得的总额征税的一种制度。实行综合征税制可以采用累进税率,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但这种办法计算核实纳税人的总所得额比较困难和复杂,如果纳税人缺乏纳税观念,很容易造成偷漏现象。 合理的税率,可以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刺激纳税人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通常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三种形式。而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是最常用的两种形式。税率的选择对纳税人的负担具有直接关系。固定的比例税率,可以刺激纳税人提高劳动生产

5、率,带有明显的效率优势。但是,也有人认为,对不同收入的对象用同一比例税率征税,实质上是具有累退性质,赋税也有失公平。采用累进税率,是依所得多少而课以不同税率的税收,所得越多,负担也越重,弹性较大,因而可以量能负担,但累进税率缺乏激励机制。比例税与累进税比较,其作用各有利弊,不能互相取代。税率的选择,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不应全盘肯定或否定某一种税率。 二、关于扣除费用的制度对所得额课税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不同于实现所得额,要允许扣除为取得所得而支付的必要成本和纳税人及受其抚养的直系亲属的生活费用。扣除范围也不同,我国扣除费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实报实销法 是根据纳税人的实

6、际开销来确定扣除额的一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但计算复杂。2标准扣除法 是指对纳税人的必要费用和基本生活费用确定一个或多个标准,作为固定数额。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而且不同的纳税人适用统一标准,不利于实行。别对待的政策。三、对所得额课税的征收方法1源泉课征法也叫源课法。是在所得额发生的地点课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控制税源,防止偷漏和拖欠,手续简便,能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地入库,但只适用于分类征税制度,适用比例税率,不能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2申报法 又叫综合课税法。是纳税人按税法规定自行申报所得额,由税务机关调查审核,然后根据申报的所得依率计算税额,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缴纳。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综

7、合征税制,适用累进税率,符合按能力负担的原则。但这种方法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容易造成偷漏税现象。 第六章所得税制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税制(上)一、纳税人 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和单位(外商企业除外)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所谓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和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企业和单位。这三个条件是;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这主要是考虑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是1991年4月9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时间不长,而且其中有不少税收优惠条款,不宜马上修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主体包括: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

8、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二、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法定税率为 33。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其原因主要是,与累进税率相比,比例税率具有计算简便、透明度高等优点。按比例税率征税体现了税负的横向公平,有利于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公司所得税都采用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定为 33,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考虑便于与外资企业所得税相衔接。二是考虑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税率接近,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三是考虑与股份制试点企业的税率和大部分“税利分流”试点企业的税率相一致,企业所得税税率定为33,可以与之相适应;四是考虑与目前

9、企业的实际税负比较接近。企业所得税对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的企业实行低税优惠照顾。优惠税率定为两档,全年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暂按18税率征收;全年所得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暂按27税率征收。三、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制造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业、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经国务院、税务主管机关确认的所得;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所得、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所得等经国务院、税务主管机关确认的所得。1国内、

10、外所得征税问题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目前,世界多数国家为了行使税收管辖权,根据属人主义税收管辖权,居民公司负有无限的纳税义务,其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要合并缴税。为避免国际间的双重征税,多数国家都采取措施,对来源于境外所得已在国外缴纳的所得税予以免除。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境外所得应与境内所得合并汇总计算纳税,对企业的境外所得已在国外缴纳的所得税款,采取抵免法,准予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但抵免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按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抵免限额是指纳税人的境外所得,依照条例和细则的有关规定,扣除为取得该项所得摊计的成本、费

11、用以及损失,得出应纳税额。抵免限额应当分国不分项计算。其计算公式为:2联营企业所得征税的问题 (1)联营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一律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联营企业的亏损由联营企业就地按规定进行弥补。 (2)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四、计税依据(上)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1应纳税所得额基本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公式中

12、各项目的基本概念如下: (1)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所取得的下列各项收入: 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各项主要经营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利息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保费收人以及其他业务收入。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其各类财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由资本孳生的收入,包括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而取得的利息等。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而取得的收入。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从股份制企业中分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

13、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附加费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接受的捐赠收入,等等。 (2)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各项间接费用,即生产经营成本。(3)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4)损失,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等。 (5)税收调整项目金额,是指纳税人在确定纳税所得额时,按国家税收有关规定对一些项目和标准进行调整的差额。包括:纳税人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的金额;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金额;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准予的税收抵免金额。 (6)所得税前允许列支的税金,即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可视同税金,准予税前扣除。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因其属于价外税,故不在扣除之列。2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 (1)准予扣除的项目合理的借款利息。 利息支出的扣除,税法区别三种不同情况作了规定:如果纳税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其利息支出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所谓金融机构是指:各类银行、保险公司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包括国家专业银行、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其综合性银行;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