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90762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1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高考命题规律2019年高考必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命题角度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命题角度2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7,22分命题角度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5四川910)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和P的浓度数据。读表完成第12题。河流N(mol/dm3)P(mol/dm3)32.90.678.51.617.50.2121.00.41.表中代表

2、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A.B.C.D.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和P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减少P增加D.N增加P减少答案1.C2.B解析第1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流域均为人口较为密集、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地方,因此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排放出的水污染物质均较多,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因此水污染物质浓度也应最低。故C项正确。第2题,考查黄河下游河流补给的特点。黄河下游由于进入平原地带,从中游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

3、因此,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干流,黄河水也只能单向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会补给河流水,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故B项正确。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灰水足迹是以自然本底浓度和现有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同化所需的淡水体积。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可能是由于()A.农业结构的调整B.国家政策的实施C.自然灾害的影响D.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2.针对当前我国灰水足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

4、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A.B.C.D.答案1.B2.D解析第1题,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2007年明显减小,说明需要稀释的农业污染减小,而且据图可知,在此之前、之后灰水足迹都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一般是强有力的外来干预造成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环保意识增强不可能只见效一年,该段时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因此最可能是政策导向所致。第2题,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会导致东部污染的加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2015年中国

5、消耗了99.22亿个包装箱,产生了400多万吨垃圾,消耗的封箱胶带169.85亿米,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鉴于此,有企业设计生产了拉链纸箱。据此完成第34题。3.拉链纸箱的问世()A.缓解海平面上升B.减少沙尘暴天气C.提高资源利用率D.增加森林覆盖率4.与传统纸箱生产企业相比,拉链纸箱的生产投入了更多的()A.资源B.劳动力C.资金D.技术答案3.C4.D解析第3题,拉链纸箱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并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第4题,与传统纸箱生产企业相比,拉链纸箱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其生产投入了更多的科技。(2018湖北武汉第二次调研)2016年8月27日

6、,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碳账户”,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开通加入蚂蚁森林点击开始种树以后,通过一系列低碳生活项目赚取绿色能量值,当能量值积满就可以在支付宝养一棵虚拟的树苗。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会为大家在现实世界种下一棵真树,有梭梭、沙柳、樟子松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是蚂蚁森林最早种植梭梭树的地区,到目前为止,阿拉善地区的梭梭树已经被领完。据此完成第56题。5.除了公交地铁出行、移动支付等常见的低碳行为之外,下列举措,也属于低碳行为的是()外卖点餐开通社区纳凉点电子化办公E-mail、微信交流A.B.C.D.6.为适应

7、阿拉善地区的地理环境,梭梭树的形态特征有()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B.叶片宽大,有气孔C.根系不发达,埋藏浅D.板状根大,树根长答案5.B6.A解析第5题,“外卖点餐”会增加包装垃圾的产生,在派送外卖的过程中,交通工具的尾气污染大气,因此不属于低碳行为;开通社区纳凉点可减少家庭空调的使用量;电子化办公、E-mail、微信交流等可减少纸张的使用。第6题,叶片细小,呈鳞片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根系发达可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水分,这样有助于植物适应干旱的环境。(2018陕西咸阳二模)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量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

8、,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下图,完成第78题。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7.“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8.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春季、冬季D.秋季、冬季答案7.A8.C解析第7题,楼顶花园是人鱼花菜共生温室,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绿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第8题,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冬季,春季气温不稳定,有倒春寒等灾

9、害,冬季气温低。(2018河北邢台期末)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据此完成第911题。9.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A.保障了大气、水体的零污染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10.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原材料B.能源C.科技D.劳动力11.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有()A.节能、减排、再利用B.净化、循环、再利用C.降耗、节能、可持续D.净化、降耗、可持续答案9.D10.C11.B解析第9题,该生态城水循环的设计,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利

10、用,实现污水“处理再生净化”。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第1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城市的污水净化之后,经过再生水厂处理,用于景观用水或工业用水,故该生态城市主要体现的是净化、循环、再利用等作用。(2018天津部分区期末)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读下图,完成第1213题。爱东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12.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A.林业生产B.畜牧养殖C.种植业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13.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改善了生态环境

11、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D.增加了生产成本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由图示可知,该地的循环经济是围绕油菜、水稻、小麦等生产而发展兴起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该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C项正确。第13题,循环经济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不能实现零排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小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命题角度2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6全国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

12、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

13、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第(2)题,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

14、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第(3)题,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北石家庄第二次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酒泉市农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地在沙石遍地的戈壁荒滩建起了一座座温室大棚,这里的大棚山墙要比平原地区的大棚厚实得多。其中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有效地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蓬勃发展的戈壁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动力。下图示意酒泉市位置。(1)分析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区位优势。(2)说明酒泉农业产业园大棚比平原地区大棚山墙厚实的原因。(3)说明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4)请从产销角度为酒泉戈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酒泉市戈壁荒滩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土地;戈壁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