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89541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每日一练第2批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一练2008年7月31日1 C(wi;A掀、仙均为xin,纤绳qin,鲜xin;B剿、脚,矫都读jio,姣读jio;D依次为:zhn、chn、chn、chn。)2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缓和”(局势、气氛等)变和缓:紧张的心情慢慢下来了。使和缓:空气紧张局势。药效一般与“平和”搭配。“整顿”使混乱的变为整齐,也指整齐:整顿交通整顿衣裳起敛容。使不健全的变为健全:整顿作风整顿领导班子。办理;安排:整顿斋饭整顿船只齐了,一同来到朱贵酒店里来相投。其主语一般是组织等,在这里词义过重,应用“整理”。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3、【参考答案】D(A缺少主语B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 并列不当C不合逻辑)4【答案】A解析: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运胜过多而不求甚解。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

3、出答案了。5.【解析】:答案:C。A项“归纳演译” 应写“归纳演绎”;B“自行其事”应写“自行其是”;C项全对;D“一愁莫展”应写“一筹莫展 ”。2008年8月1日114D稔音rn(A应yng,挫cu,冠gun;B摒bng,遂su,C估g,衣y)2 【参考答案】C(误用对象)【解析】(【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3、【参考答案】C

4、(歧义,“批评的人很多”一语有歧义,是“批评他的人”多,还是“被他批评的人”多,不清楚。)4、【答案】 A解析:总起来看,中心是“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景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都是为了衬托出这一点。句“阳光”是窗外之景,句的“这”指“窗外”之景。5【解析】:答案:A。“集掖成裘”应写“集腋成裘”。2008年8月2日1A(B悴、萃、瘁均为cu;猝c。C孺、蠕、濡均为r;懦读nu。D项暄、喧、煊均为xun;渲读xun)。2 【参考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含熟语)的运用。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

5、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3、【参考答案】A(B歧义,“自己”既可以是“教师”

6、又有可能是“我”。C歧义,“很高兴”既可以是“祁爱群”的感受,又有可能是“援藏干部”的神态。D歧义,句“因病住院”的既可以看作是黄昆一人;又有可能看成黄昆、姚明两人。)4、【答案】:B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观点)。C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5【解析】:答案:A。A/调剂冥顽 B掂量 C砝码 D怦然2008年8月3日1B(拙zhu;茁zhu;绌ch;咄du)。2答案:D。A色彩不对,贬义词;B色彩不对,贬义词;C不合语境,首先遭

7、难或受到攻击)3、【参考答案】A(B搭配不当,人不可能是单位。C成分赘余,“时”字多余,最后的“我”前加上“那么”。D句意不明,“羞辱”后缺宾语。)4、【答案】B解析:简明、连贯的语言要做到句与句间概念清楚、判断准确、前后一致、关系明了。给定的语句含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从语意上看: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再看给定的选项:A、D是完全否定的,C是完全肯定,显然与原句中的关键词“是否”“要不要”不照应,排除A、C、D三项,正确答案就只有B项了。5【答案】A诠释:B 项中“海尔波普”是彗星名,没有必要加引号,“金星”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C项中括号内内容是对全句的补充

8、,而非对“地址”的解释,所以句末句号应移至“地址”后,或将括号去掉,“地址”后加逗号,使括号内内容成为句中部分。D项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都是短语,中间应用逗号隔开而非顿号。2008年8月4日1D(A撷xi,余为ji;B藉ji,余为j;C读du,余为d)。2、答案:D。A不合语境,只和否定形式搭配;B色彩不对,贬义词;C不合语境,提别人冒险,自己没有得到好处)3、【参考答案】C(A歧义,是“投诉”雇主呢,还是“投诉”编辑部,宾语不明确。B引语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后加“的人”,因为“一腔热血”不能作后面谓语“承认”的主语。D歧义,“她”不知是指“三妹”还是指“葛姐”。)4、【答案】

9、B解析: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情调。而A项的五彩,C项的夕阳照射,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这一道试题,除情调问题外,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项、D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5【答案】D诠释:A项中“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B项中“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都是并列关系,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

10、制度”又与“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又构成高一级的并列关系。现在有两个层级的并列关系,“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低一个层级,彼此之间当然用顿号隔开,它们与“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并列为高一个层级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宜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停顿。也就是说,“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C项中“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是个选择问,在句中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不是疑问,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2008年8月5日1 C(A浜bng;浣hun。B臭xi。D霎sh)。2、答案:A。B对象不对,形容建筑物;C色彩不对,贬义词;D不合事理,前面

11、说没有办好)3、【参考答案】D(搭配不当,主干为“生物入侵是指物种”,显然不对,可以把“的物种”去掉,在“那些”后面加入“物种”。)4、【答案】 辨析甲句中用“冰”和“草”做主语,与选项中的“柳”是同类事物,可初步选定,再按句式一致原则,排除用被动句式的第句,故甲处应选。乙句中用“阳光”和“细雨”做主语,“春风”与其为同类事物;再从句式来看,排除用“把”字句的,最后选定。5【答案】A诠释:B项中“秦山第二核电厂”与“国产化商业核电站”构成复指关系,“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双引号要么不用,要么改为破折号。C项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并列关系,都是介词“随着

12、”的宾语,通常情况下可以用逗号隔开。由于“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用“和”连接,致使“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大”之间的停顿缩小,所以“发展”“扩大”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D项中“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不是完整引用,不应在其前面用冒号,应该去掉这个冒号。2008年8月6日1 D(分别为xio、jio、xio、xio)。2、答案:B(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意思用对了,但只能指说话时的状态,与“年年”有矛盾。成语出自乡土情结;B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成语出自我有一个梦想; C不绝如

13、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成语出自赤壁赋; D .“千载难逢”形容机会难得,不能指人;)、【参考答案】A(B歧义,“我一定说服教师和作一起去”。C“传统的满堂灌”属于教学方式,不是“教师角色”。D否定不当,“避免”与“不”重复,把句意说反。)4、【答案】B解析:注意陈述对象和针对性。5.【参考答案】 D “质对”意思是“对证,对质”,显然不合语境;“质询”的意思是“质疑询问”。“协约”指“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或“协商订立的条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协议”指“共同计议;协商”或“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这里是指一种文件。“翌日”是指“第二天”,“世界各地

14、的校友启程”的时间不可能都是“第二天”;“不日”指“要不了几天”。2008年8月27日1 B(A沮j;咀j;C估g、沽g;D嗔chn、瞋chn)。2、答案:D。A不合语境,比喻人一旦失势或遭难,就会受到众人的趁火打劫;B不合事理,前面是“初春”后面是“春意将尽之意”; C不合事理,一个人不可能有七手八脚)、【参考答案】C(A搭配不当,“焕发芳香”。B搭配不当,高校学生的增产深受欢迎。D前后不照应,“抓不抓关系”4、【答案】B“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相照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语段的情境。4.【参考答案】 D(坦承、坦陈坦承:坦然承认。坦陈:坦然陈诉 题意为作为该市负责人说明

15、和胶带本市存在的问题,又承认事实的意思;场所、场合“场所的词义较单纯具体,指活动的地点;而“场合”的词义范围要大一些,它是地点、时间、环境、情况的总合语境不强调实践环境等,只是说明地点;必须、必需必须:一定要。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必定、必然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例:我们必定胜利。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题意说明“比赛”时人为主观控制的。)2008年8月28日1A【全解详析】A读音均读jng; B 锲qi,其余均读q; C 分别读ln ling lng lng lng;D分别读y gu y y y 。2、答案:A。色彩不对,好的方面没有人超过他)、【参考答案】C(A表意不明,原句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七彩瀑布群”的所在,而是解释“造就”“七彩瀑布群”“这一旷世奇观”的原因,去掉“七彩瀑布群”之后的逗号,让其作第一分句的主语即可。B搭配不当、结构混乱,“善意姿态”与“长远战略”中的“善意”、“长远”可作使动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