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88170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班科学教案20篇简短正文(1)大班科学教案西红柿旅行记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2.合作完成消化系统模型,并用清晰地语言进行讲述。3.知道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2、难点: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活动准备:1.西红柿每人一份。2.西红柿旅行记课件。3.不同消化器官拼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每组一套。活动过程:一、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1.出示食物师:孩子们,今天我请你们吃美

2、味的西红柿,我们排好队去拿西红柿吧。2.师幼交流师:想一想,你吃的西红柿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回答)3.教师小结师:刚才有人说西红柿到了胃里,有的说到了肚子里,还有的说到了肠子里二、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1.倾听故事师:那么,西红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2.教师提问师:谁来说一说西红柿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3.个幼回答4.教师小结师:西红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从嘴开始,经过一条像水管的通道,来到一个像大口袋的地方,接着去了细细弯弯的小肠,来到一条比小肠粗的地方,最后没被吸收的被排除到体外。三、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1.观看图片师:谁知道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2.

3、个幼回答3.教师提问师:那你知道每种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吗?现在请你和身边的伙伴说一说吧。4.幼儿讨论5.个幼回答6.教师小结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消化器官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叫做消化系统。口腔中的牙齿负责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胃会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为食糜;小肠可以把食糜分解为养分,吸收食物的营养;大肠可以吸去食物残渣内剩余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四、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1.提出要求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和消化系统有关的拼图游戏,我为每组准备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图和一个消化系统模型,完成拼图后将消化器官粘贴到消化系统模型上,最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用清晰

4、的语言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接下来开始行动吧!2.幼儿操作3.小组介绍师:现在请小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说一说吧!4.教师小结师: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到大肠,共同完成了一个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五、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1.提出问题师: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2.个幼回答3.教师小结师:消化系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吃完东西一定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饭菜;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越来越棒。活动反思: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

5、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2)大班科学教案独特的指纹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

6、,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活动过程】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

7、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三、

8、了解指纹的作用。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活动反思】最能吸引他们的还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学生活动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

9、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指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纹,指纹是不一样的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成功的。在学习中我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当然这个探究过程不是体现在教学的结构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自身的探究过程的完整,没有在表面上做文章,没有刻意地指挥学生去重复探究过程。“玩指纹、印指纹”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进行探究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每一次实践的步骤、要求都让学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通过自

10、主实践,不仅学会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端正了实践的态度,做到认真、细致。有的学生拓印的指纹不清晰,经过指导,经过重复实践,效果就变好了。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同时我认为本节课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有几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指纹是一样的,当时我就可以利用投影,把他们印出来的指纹放大,然后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比较、去得出结论。还有3个学生说自己的指纹和同学的“好像一样”,我也应该利用投影放大指纹,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比较、去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指纹、和同学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这个结论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纵观

11、整堂课,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尝试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解决。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点会由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提升到制订一个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培养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车跑起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

12、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物质准备: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活动过程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

13、辆会跑的小车。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

14、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6.教师再次总结。(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2)教师做总结。活动反思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识,推和拉能够产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为了让学生研究我让学生准备了科学材料袋,里面有小车的运动这节课需要的零件。我怕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零件都放进桌洞里。一开始,我让他们效仿的课本上的一位同学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学。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做完这个试验后有位同学说: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没把我拉起来。另一位同学说他的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动我。这就让他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让学生把坐小车的零件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先把小车拼装好,拼装小车的时候有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犯难了,这怎么安啊?这个细线怎么系上啊?这些曲别针怎么才能挂到线上呢?我对其一一进行了指导。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时,课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也强。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全体同学就等着做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