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8809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地方标准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011年广西商品混凝土使用方量为3738万立方;2012年广西商品混凝土使用方量为4702万立方;2013年广西商品混凝土使用方量为6145万立方。按一般普通C30混凝土用砂650kg/m3计算,2013年广西商品混凝土用砂达到3994.25万吨,换算成方量也有2496万立方。加上公路、铁路建设使用的混凝土,广西一年用砂量将超过3500万立方。广西现有集雨面积50km2以上河流986条,年可采砂量为8000多万吨,河道砂石资源较为丰富。河砂是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年开采量约1000多万立方(2011年数

2、据)。即便按年增20开采量计算,2013年广西河砂开采量也不足1500万立方,远远不能满足工民建生产需求。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方资源,随着国家基本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和农田、河道环境保护措施的逐步加强,天然砂资源的使用受到限制,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天然砂资源已经大为减少或接近枯竭,质量日益下降,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代混凝土对砂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很严,能满足其要求的天然砂数量也越来越少。天然砂的开采会破坏地理环境,当某河段河砂被集中大量地开采后,必定会影响局部河势的变化,尤其是滥采行为不仅会对河道、河堤带来严重损害,

3、还会影响河道的行洪安全和河的生态环境。此外,采砂时在江中留下的沙坑还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影响河水水质。由于采砂引起崩岸的事例屡见不鲜,周边穿河、跨河、临河建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危及堤防,影响河道防洪安全,阻碍航道畅通,并因此多次发生船舶碰撞、沉船事故。因此,采用机制砂逐渐替代天然河砂是必然结果。为了使广西地区的混凝土用机制砂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避免质量隐患或工程损失,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包括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特开展本项目,旨在通过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对机制砂在混凝土中施工运用提出标准化要求,编制一套适合广西区交通、自然条件与使用目的的

4、混凝土用机制砂施工技术规范,以指导广西地区的混凝土用机制砂施工。目前,国内关于机制砂的专项标准已经有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和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但各省市机制砂原材料存在较大差异,广西区内机制砂尚未有相关地方标准。本次提出制订关于机制砂的广西区行业地方标准,意在对现有标准相关指标,如机制砂技术要求等规定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科学完备、可操作性更强的专项标准。本规范适用于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外的公路工程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与质量管理。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广西地方标准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

5、运输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并列入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桂质监函2014238号),项目编号为2014-0246,由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牵头)起草,计划于2017年完成。2、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王建军、梅世龙、周文、庞博新、李彩霞、付宇文、罗岩枫、何涌、蒋正武、冯智、冯春萌、罗吉智、陈光辉、蓝日彦、钱海洋、胡文学、林增海、苏萍、谭华

6、、黄文秋、张坤球、蒙立和、秦大燕、林峰、青志刚、邓家喜、谭海晖、赵月青、姚青云。3、主要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1)组织分工广西地方标准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主要起草单位制订了编制工作方案,由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专业人员参加,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项目编制策划会议并就标准研制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进行了明确。负责起草单位主要承担了本标准制定项目立项构思、组织标准编制工作、指导相应的调研和科研工作以及汇报评审和对外协调沟通的任务,并负责

7、制订标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技术架构。参与起草单位主要承担标准制订的调研、条文编写、科研测试、技术验证等工作,并参与标准制订各阶段的汇报、评审和修改订正等工作。(2)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分析编制人员根据任务分工采取调查研究与归纳、工程实践检验、总结完善等三个步骤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一是充分查阅公司相关项目施工资料,总结以往机制砂施工经验。二是收集相关试验数据,分析并进行总结和再试验,确定相关技术参数。三是查阅相关国家及其他省份地方标准,加强和深化广西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为下一步形成广西地方标准提供必要的指导及技术支撑,核定本规范的范围及内容。

8、(3)标准编写及研讨为确保标准调研、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项目组根据前期策划会确定的主要内容,根据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内评审意见完成工作大纲及编制大纲的编制,并于2015年7月26日召开了大纲评审会。按照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的大纲作为项目的工作指导,项目组着手开展了相关调研、试验及资料收集工作并逐步编写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2016年11月22日,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工作组讨论会,对工作组讨论稿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初稿。2017年3月13日,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地方标准征求意见初稿讨论会,会上专家就混凝土中机制砂的技术要求、生产要求、试验检验及机制砂混凝土的配

9、制等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21条,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的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国家、行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和广西当前机制砂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现状,同时考虑广西建设用砂发展需求和资源短缺的形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合理的生产机制砂和利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适应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经过起草工作组成员讨论,确定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分析国内标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国内外机制砂生产及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广西境内建成的和在建的机制砂混凝土工程应用现

10、状,对已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梳理、归纳和分类,建立科学、实用、合理的广西地区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2)承接性原则标准术语尽量与相应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内容相一致,条文未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标准技术内容与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兼容,未出现冲突,保证了一致性。标准技术内容中引用其他标准时,已明确指出所引用标准的内容或名称,增强了标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3)可操作性原则标准的起草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广西区内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征求了高校、公路管理、设计院、施工单位等领域的专家意见。编写组在此基础上进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此标准。标准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

11、高,易于推广。2、标准主要内容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内容共分9章,还包括前言和附录。第1章规定了标准的范围;第2章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有关术语和定义;第4章为基本规定;第5章为机制砂的技术要求;第6章为机制砂的生产;第7章为机制砂的检验;第8章为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9章为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本标准在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及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基础上,通过对广西地区机制砂生产母岩及机制砂技术要求的技术指标现状进行调研,对广西地区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过程控

12、制和结果检验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吸收了国内外机制生产及其混凝土施工的相关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广西地区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相关技术规定。1、标准名称本标准为建设类标准,根据标准类型更改标准题目。为保证标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计划申请的标准名称为“机制砂在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2、范围本规程属于机制砂在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应用的地方标准,适用于广西地区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外的公路工程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制备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同时,本规程也可供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参考使用。当机制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必须经过试验确定后方可使用。3、术语和定义本

13、规程涵盖了现有建设用砂(GB/T 14684)绝大部分术语和定义,增补了干法、湿法、半干法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等术语。由于天然砂资源日益减少,混凝土中用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天然砂供不应求的问题,建筑工程上早已广泛使用机制砂,实践证明公路工程中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技术也是可靠的。本规程将这一类以机制砂为主要细集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定义为机制砂混凝土。4、机制砂的技术要求第5.1.1条:考虑机制砂生产能耗、设备磨损和节约资源等因素,机制砂不宜包括细纱及特细砂,机制砂细度模数分级与上海(DG T J08-506-2002)、四川(DB51/T 1995-2015)、重庆(DBJ50/T-150-2

14、012)等地方标准保持一致。通过对广西区内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开展的机制砂使用情况调研,广西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在2.63.6之间,平均值为3.0。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细度模数的划分,可知广西机制砂中,约85%为中砂,15%为粗砂。除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机制砂都满足配合比设计采用细度模数2.33.2机制砂的要求。制砂艺的优劣和原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机制砂细度模数最大的两个因素。近年来广西机制砂细度模数的降低主要足来自于制砂工艺的优化,因为各地方自身原材料变化不会很大,而又不可能从其他较远的地方运送原材料,这样会提高制砂成本,所以中砂的比例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制砂工艺的提高。第5.1

15、.3条:参考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并结合已有的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经验,对不同混凝土用砂做了推荐性规定。当且仅当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亚甲蓝法试验MB值、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及有害物质均满足某一机制砂类别质量要求时,方可评定该类别机制砂。第5.2.1条:机制砂的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硬化后期的服役情况都有很大影响。“颗粒级配”是建设用骨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必须加以规定限制。通过调研广西各地机制砂的级配情况,可知广西地区II区机制砂级配曲线能完全位于建设用砂(GB/T 14684)II区极限分界线之内。统计数据显示,处于区级配的砂是配制混凝土的最理想的级配区;单

16、筛分曲线超过区往左上偏时,砂过细,拌制混凝土时需要的水泥浆量多,易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增大;超过区往右下偏时,砂过粗,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不易控制,内摩擦大,不易振倒成型。故本规程参照建设用砂(GB/T 14684)中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更符合当前生产、应用情况,同时也强调了机制砂中细级配的重要性。第5.2.2条:机制砂石粉含量控制指标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有关现行标准和其他标准规范编制组实践经验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机制砂与河砂最大的不同就是存在微细级配的石粉,石粉对机制砂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标准时都把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作为重要内容来对待。各个国家考虑石粉含量时往往出发点不同,因此造成了对石粉含量的限值的规定出入比较大。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地方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的规定大都是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规定划分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