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86206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象主要针对高一学生,学生已接触过唐诗,对鉴赏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词的鉴赏还有些隔膜。加之,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能力较低。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在朗诵体会情感,并以唐诗鉴赏知识为基础,积累

2、基本的宋词鉴赏知识,提高宋词鉴赏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三国知识: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那现在我们就来一个有奖竞猜活动,是关于三国的一些很简单的小问题。分成四组,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扣分。直接站起来回答就可以。 1、魏、蜀、吴的领袖分别是谁 一曹操、刘备、孙权 2、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因为谁献计孙权?周瑜 3、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的分别是哪两位?诸葛亮、庞统 4、除了貂蝉,三国还有两

3、位著名的美人,你知道她们是谁吗 一大小乔 5、大小乔这样著名的美女嫁给了谁 一孙策、周瑜 6、赤壁之战是哪两国打 孰强孰弱 谁夺取了此战的胜利 一一魏国与吴国;魏国军事力量强;吴国胜 7、赤壁之战是谁行苦肉计诈降曹操 黄盖 8、除了本课,再说出一句和周瑜有关的诗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非常普遍,说说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谋?(答出一计加10分) 10、填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

4、现在的分数,是第。小组获胜。(掌声)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词吗?对,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我们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三国有关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念奴娇 二、词牌名、词题解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念奴娇”是这首词的什么呀? 生:词牌名。 师:对,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词牌名是怎么得来的呢? (一) “念奴娇”词牌名得来典故 念奴,相传为唐玄宗时著名歌妓,唐玄宗为其亲自作曲填词,命其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龙颜大

5、悦,遂将词曲命名为“念奴娇”。 师:“念奴”这个歌女呢,擅长唱歌并且声调比较高亢,能掩盖住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嘈杂音响。 师:那“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什么呀 生:题目。 师:解读一首诗或者一首词的关键就在于这个题目。赤壁怀古,一看就是什么题材的词啊? 生:怀古。 师:对,这就是一首怀古词。 (二)赤壁怀古词题的简要解析。 明确:怀古词,主要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托古讽今、寄托哀思、感概兴衰、怀古伤今之意。 “赤壁怀古”是词题,表明该词书写的内容是游览赤壁、追念古人。 “怀古”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词题。 上次课张老师已经讲过了,我就不再

6、赘述了。 师:接下来带大家欣赏一下王佩瑜用念白形式演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边欣赏边思考,判断一下这首词在词风上应该属于哪种风格。(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呢?) (播放朗诵视频:王佩瑜用念白形式演绎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呢? 生:豪放派。 师:豪放派对吧,那我们来看一下PPT。 (二)豪放还是婉约 师:宋人 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PPT展示: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师:你同

7、意这种说法吗 关西大汉是什么风格的你觉得? 明确:雄浑昂扬。雄,雄壮,浑,浑厚。气势磅礴。昂扬,豪放,激烈,情绪高涨 师:如果同意,请用“关西大汉”的方式诵读本词,看看如果从头到尾都用这种“关西大汉”的方式来读有没有什么问题?需不需要加入其他的什么情感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用自己所理解的关西大汉的方式。) 师:首先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 生:雄浑昂扬 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感情来读呢?/能不能分析一下这句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生: 师: “大江东去”勾勒出

8、一个阔大的空间背景,写大江大浪,也就是写流水,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 提示:论语子罕篇中有这样的记载,说孔子啊站在水边发出了一句感慨,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站在水边,能够使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进而想到或者说是发出感慨,感慨什么?感慨人生的短暂,感叹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回。这里是历史的长河,实际上指的是时间的长河,滚滚的长江就好像时间的长河,一去而不回了。那么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曾经出现过许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已经成为陈迹,已经成为历史。可以联系之前我们看过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论是苏词还是杨词都用了一个词“淘尽”。那不管是过去多么辉煌,留下过多少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他们都

9、被大浪所陶金乐,有没有一丝的悲凉意味呢?是不是有一种“功业虚妄”的感觉在里面呢?所以,读的时候,可以在这种雄浑昂扬的气势之中稍稍加入一点感伤,或者是一点悲凉,如果说是“壮”,那也是什么“壮”啊,是不是“悲壮”啊。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千古”一词则渲染出一个雄跨古今的时间背景,在这个时空背景中,风流人物直奔眼底。此句极富有气势。 那我们看看,既然都淘尽了,那下面他还要些什么呢? 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10、壁。” 师:作者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这里是不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课下注释怎么说的啊? 生:不是。 那么根据苏轼渊博的知识,他会把这弄错吗?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朱日浚(清)赤壁怀古 师:在这里就表现的很明确了,在这里是苏东坡借这个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1、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2、“人道是”除了体现词人用词之精确、写法之高妙外,更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感曾几何时,英雄们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可是现在连他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都难以确定了。 师:所以我们读这句的时候,要在关西大汉的情感基础上加入些什么呢? 生: 师:是不是

11、应该和上面的“淘尽”有相似的情感呢?也有一种无奈和感伤在里面。 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应该怎么读呢?可不可以用关西大汉的方式来读呢? 生:可以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在这句话中哪几个字应该重读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或者我们换种说法:把原句改为“巨石巍峨,波涛击岸,涌起几层浪”,可以吗?仔细比较文字上的差异,体会它们在表情状物上的差异。 明确:“空”字纵向写浪之高,“千堆”横向写浪之大。其间巨石高耸,有刺破苍穹之势;波涛如怒,有雷霆万钧之力。此三句化静为动,变点为面,描绘出古战场雄

12、奇险阔的景象。 乱石穿空,这是写其形,写岸边的石头高耸入云,直指天空,这就使人们联想到,当年的赤壁古战场那千万条枪直冲着天空,它能够使人们联想当时古战场的那样一种情景,这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是写江水的汹涌,写它的凶猛,拍岸,则表现出乎了这种汹涌的浪涛所爆发出的巨大的声响,既有形,也有声,可以使人们想到当年古战场上的那种战士的呐喊声,卷起千堆雪,既有其性形,也有其色,它可以使人们想象到,当年的古战场上千万名战士在奔跑,在呐喊,这三句,有形、有声、有色,所以它向来是人们所赞美的名句。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

13、”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怎么个“承上启下”呢,谁来分析一下? 这是展示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使人们想象得到,在那个特定的时间里,一时出现了多少的英雄人物啊,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里面有,可以说这些英雄形象一直是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让人么去想,有多少豪杰呢?于是作者的思

14、维也就伸向了遥远的三国的古战场。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结构)。“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江山如画”承接了上文对景色的描写,前面讲“千古风流人物”,这里说“一时多少豪杰”缩小了范围,引出了下文的周瑜。这两句起到了联系上下阙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 上阙在写景,苏轼借景抒情,引起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一)“风流周瑜 师:我问大家,那么在众多英雄当中,苏轼最仰慕的是哪一位呢? 学生:周瑜。 师:对,在苏轼心中,他最仰慕的是周瑜周公瑾。那你认为作品中哪个词最适合形容周瑜在作者苏轼眼中的形象 (学生可能会回答“雄姿英发”。师:嗯,“雄姿英发”是可以用来形容周瑜在苏轼眼中的形象,但这个词只能显示出周瑜外在的一个风采,不能起到高度概括的作用,大家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词呢?) 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