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86094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2020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之议论文20-1 静安(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关于生活(有删改)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曾说:“我生活,别人仅仅是生存而已。”此话虽极自负,却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是真正会生活之人的共同之处,庸碌之辈却只会过日子。前者可谓超越了生存,后者则为生存所局限,叶芝认为:美是由三类人造就的。贵族造就了美的风度,因为他们在世间的地位使他们超乎生存的恐惧之上;农民造就了美的故事和信仰,因为他们无可丧失,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故无所畏惧;艺术家则造就了其余的一切,因为他们天生

2、就充满无畏的精神。叶芝的分类未必为一般人所认同,但他讲的道理无疑是真实的。或问,声色犬马,种种娱乐,算不算超越生存。答曰:否。这些只是消费,而非创造。唯有智力创造和道德修养这样的高级游戏才是超越生存之本能,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的人是在真正地生活。有钱如葛朗台、阿巴贡之流,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攫取财富之上,蝇营狗苟,患得患失,是为守财奴。可见,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对一种正当的事业或爱好执著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不仅可能超越生存,甚至可能不惜一切,伟大的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刀加颈项的关头,仍从容请求他们允许他画完几何图形。考学、求职时,人人都

3、想从事自己爱好的专业,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的。更可悲的是,有的人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好,这说明他们对生活几无兴趣,他们只是被动地生存,就像鱼群、鸟群或羊群中的一只,追逐着群体的流动。所以,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这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丰子恺先生如此解释其师李叔同的出家修佛:他把人生比作三层楼。底层是物质,二层是精神,三层是灵魂。李叔同弃底层而至二层再至三层,实现了真正的超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下的人是难以想象楼上的人所亲见的风光的。14.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作者的观点是:(6分)(1)(2)(3)15.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

4、最合适?为什么?(5分)贫穷如颜回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茅屋陋巷,生活清贫,但他人穷志不穷,安于其乐。正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也。 16.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17.以下对选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段中毛德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B.第段中引用叶芝的观点是为了强调“无畏”的意义。C.第段中阿基米德的论据是对上文论述的深化。D.第段中“鱼群、鸟群或羊群”的比喻形象论述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议论文(18分)14(1)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2)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3)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

5、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每点2分,共6分)15.第段(1分)。这段文字写颜回安贫乐道,可与第段中葛朗台、阿巴贡等人虽富有却沦为守财奴的事实论据形成对比(2分),突出地论证了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1分)。同时也具体论证了该段的观点“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才能不为生存环境所影响。”(1分)16.第段引用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句/将人生比喻为楼层(1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应(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存,)追求精神乃至灵魂层面的/真正的生活(2分)。令读者回味/深思(1分)。17.C(3分)20-1 虹口(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

6、9分)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叶嘉莹英国有一位学者叫理查兹,举行了一场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诗。由于学生对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所以理查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结果很多人把好诗当作了坏诗,把坏诗当作了好诗。那么,怎样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呢?这就需要认清什么才是一首诗歌的重要质素。以中国诗歌为例,我个人认为中国诗歌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首先我们心中要有一种感发,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也是好诗的第一质素。杜甫曲江诗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他看到一片花飞,就感到春光不完整了,等到狂风把万点繁红都吹落,当然更使人忧

7、伤。这是他看到花飞花落引起的感动。我们也来做做理查兹的测试。我们将另一句诗与杜诗做一对比。晚唐诗人有诗云:“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来看杜的这句“群鸡正乱叫”,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前一句是好诗。你看,一条鱼跳出来横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这个形象就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黄莺穿过像丝线一样的柳条,就像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写得多形象。而“群鸡正乱叫”,大家一定说不好。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晚唐诗人的那句诗,外表很美,但只有文字和技巧,没有内心的感动。“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句子,是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不知家人生死存亡的长期隔绝和

8、分离,回到自己家中写成的。它不美丽,却是一份深厚的亲切热烈的感情。所以,景物是大家所共见的,可你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在这完整的生命中有某一种作用才对。不是你选择几个漂亮的字就成了好诗,而是要看你选择的字对于传达你的感动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写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杜甫在一些诗中用了许多“丑”字,他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又说“亲故伤老丑”,然而这是好诗,因为他所经历的是那样一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只有这些朴拙、丑陋的字才能适当地表现那种生活。最后,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

9、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晏几道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情景未尝不美丽,( )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晏几道的词非常清丽,非常美好,但他那感发的生命,却缺少像社甫的诗那份深厚、博大的力量。13.填入第段括号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1分)A.不仅B.因此C.但是D.并且14.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好诗的标准。(6分)第一要。第二要能适当地传达心中的感动。第三要。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们都认为晚唐诗人“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是好诗。B.杜甫的诗句“群鸡正乱叫”不美丽,却有一份深厚、

10、热烈的情感。C.写好诗不仅要选择漂亮的字词,还要选择能适当传达你感动的字词。D.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诗人写诗才会选择朴拙、丑陋的字词。16.分析第段划线句的作用。(3分) 17.文章第与第段能否互换?为什么?(6分) 一、议论文(19分)13.C(1分)14.要有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3分);要看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3分)(共6分)15.B (3分)16.用杜甫的事例阐释了(论证了/说明了)好诗的第一质素是心中要有一种感发。(3分)17.不能(1分),第段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分析了人们对好诗可能产生的误判(2分),第段对这种误判进行分析,并提出评价好诗的标准(2分

11、),第段是在第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阐释(1分)(共6分)20-1 浦东新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功名与功德“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吾亦为之”,但他尤其看重精神的“功名”,认为“仁义”比功名更重要。庄子对功名持超然的态度:“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还认为追求功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功名使得人们相互倾轧,使人丧失自由。科举时代,世人热衷功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功名意识深入千家万户。人人能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明证。面对世人追逐的

12、功名,当代国学大师熊十力的见解:“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世人因热衷功名、追逐功名,苦便随之而来;志学者因只求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便不以为乐,也不以为苦。追求功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一学生来旁听,思维迅捷,课后常与他磋磨学问,更兼意趣相投。某日,这个学生踌躇着开口请求一封推荐信,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他爽快应允,这学生便获得一份足够分量的“敲门砖”。然而,推荐信一出他便再无踪迹,先前的所作所为成了功利的假象。这位学生想获取功名固然无错,只是功利思想太强。像这种获取功名的做法

13、,为仁德之士所不齿,而且这种人也很难有大作为。功利如同厚厚的灰尘遮蔽着我们的眼睛,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追求功名的真正意义。追求功名时,我们还要积累功德,否则,即便拥有了功名也可能失去。“功是善行,德是善心。”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是修养升华而成的一种帮助别人的智慧。对待功名、功德的态度,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格和胸襟。焦裕禄心中只有“民利”,鞠躬尽瘁为兰考,从不考虑个人名利:钱学森坚决不同意为他自己立碑塑像,世人赞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们这种“名利于我如浮云”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对那些整天沉醉于功名富贵的人来说,不啻为一服清醒剂。,面对功名,我们要坚守本心,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在追求功名时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选文有删改)14.在第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追求功名危害性极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