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85874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03;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0303;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303;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03;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过程存在问题探究 摘要:最近这些年,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被家长和教育学者们重视,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成长问题极其看重,虽然我们对幼小衔接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当前幼儿园和小学对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诸如:办学理念、课堂教学、家长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还在制约着幼小衔接的稳定有序开展。本文旨在为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关键词:家长重视;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幼儿园教育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转入到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这一过程儿童的教育会产生方式方法上的变动,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儿童自身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幼儿衔接的好坏对儿童心理和生理成

2、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帮助儿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促进人际关系的适应,因此对幼小衔接工作我们不能轻视。当前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缺乏连续性 目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沟通理解不够多,很多幼儿园教师只关注儿童在幼儿园期间的教育教学,不去研究小学教材和教学方式方法,小学教师同样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了解。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天,明显感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抗拒,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应该感觉到一种兴奋和高兴的心态。这和小学教学内容较多、课业压力较大有关,也和幼儿园对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较为忽视有关。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 据调查显示,目前不少幼儿园大班的教

3、学与小学一年级教学模式过度相似,在教学内容、管理方法上趋于重复。幼儿园的教育应当以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开发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第一要务, 培养方式应该是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而目前幼儿园大班的培训更地内容是背诵古诗、做算术题、学习英文字母等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小学教育打下了基础,但这种教学不符合儿童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过早地剥夺了儿童的兴趣培养时间。这样的教学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了巨大压力,很容易让儿童在刚开始接受知识的年龄就开始产生逆反情绪,最终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未来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我国目前的幼儿园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很多幼儿园的师

4、资力量不足,受制于编制等问题,很多教师都是临时招聘的,很多幼儿园大班的教师也存在这种临时工教学情况,这些教师缺乏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心理知识掌握不准,无法针对不同的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容易忽略对儿童心理素质和陌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弊端在儿童转入小学后会明显暴露出来,致使儿童进入小学后很难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家长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幼小衔接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和配合,家长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观现实是很多儿童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经常忽视,对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够,很多家长被应试教育束缚,过分重视儿童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

5、三字经、英文字母、加减法等,殊不知这些内容儿童还不能产生理性的理解,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家长们反而忽视了儿童最关键的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儿童对知识兴趣养成和智力的开发在这个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点,造成的遗憾将无法挽回。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问题的策略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儿童从幼儿园的环境到小学的学习环境,这个阶段存在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知识需要儿童去适应和学习。这段时间儿童产生各种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也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更多地投入关注力度,细心发现儿童在环境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波动,并及时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去解决心理上的抵触和不适应。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6、去接受这一变化,帮助儿童稳定自己的情绪,为今后的小学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家长和学校不能永远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应该在幼儿园大班后期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今后儿童进入小学至关重要,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相对小学较为宽松,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和任务完成效率等要求较低,如果在幼儿园后期不重视对这些的培养,儿童们进入小学后必将有一段不适应的阶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沟通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就不能忽视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相沟通与配合。我们的教育宗旨和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教师可以定期去幼儿园观摩大班教学,双方针对经验互相借鉴学习,针对不足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幼儿园和学校应该积极和家长保持联系,将儿童的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汇报,有助于家长及时掌握儿童心理情况,并协助学校或者幼儿园共同帮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3结束语幼小衔接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参考文献:1张炎夏构建服务于幼小衔接期儿童终身幸福的美术课程J考试周刊,202X,(A)金科峰以语文学科为例谈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2,()3 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0X(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