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评价与管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85687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体评价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体评价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体评价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体评价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体评价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体评价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体评价与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 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2、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3、土地利用系统: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和管理调控等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4、土地质量: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与利

2、用有关,并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5、土地性质: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然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容量、植被生物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6、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所作的等级划分。7、土地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8、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9、土地生态评价: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重点对土地

3、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10、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11、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取得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补偿,他人的土地所有权因此而消灭;12、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基于特殊情形而使用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的补偿,待使用完毕后,仍将土地归还所有人或使用人。二、简答:1、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

4、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2、土地、景观、和环境区别:景观 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 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 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1)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2)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3)要具有生产适用性 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4、FAO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1)规划土地评价(2)确

5、定土地利用的种类,明确土地利用要求(3)调查研究区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4)土地利用与土地的匹配比较(5)提交评价成果5、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1)确定潜力评价的基本单位 (1)土地类型单位(2)土壤分类单位(3)土地利用现状地块(4)格网单元2)建立潜力评价系统3)拟定潜力评价表(1)潜力评价表中要有限制因素;(2)要为每一种选定的限制因素划分出相应于各潜力级的界限值。4)评定潜力等级(1)定性方法(2)定量方法6、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7、影响土地经济供给

6、的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率(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产出率(3)社会需求:结构调整(4)制度因素:效率和方向(5)环境因素:可持续供给8、土地复垦的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如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等;(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第一条为理想或最高标准;第二条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做法,同时也是较现实的标准;第三条是暂时的标准,或自然的做法。9、地价的内涵、特点(1)内涵:真正的地租 土地投资的折旧 土地投资的利息(2)特点: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土地

7、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土地价格大多数随个别交易而形成10、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内容:(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3)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情况(4)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意义: 及时掌握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揭示它们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利用以供可靠的数据,为国家制定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土地资源的信息依据。监测分析:(1)地类变更分析(2)权属变更分析(3)耕地变更分析(4)土地利用结构变更分析11、土地生态退化特点和表现形式: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适当

8、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导致土地生产力或其它功能的衰减,以至于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过程。特点:作用力多形态;变化的缓慢性与潜在性;后果的长期性与难以消除性表现形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与石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等12、中国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体系:直接价值: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包括食品、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评估方法:用产品的市场价格估算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 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确定,主要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和替代市场法等选择价值 :指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

9、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 评估方法:根据人们愿意支付的金额估算存在价值:指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它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 评估方法:与间接利用价值相似,采用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和替代市场法等13、土地复垦:土地复垦的概念:广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土地复垦的现状:中国:任务艰巨。据粗略估计,全国各类矿山、燃煤发电和砖瓦厂等迹地累计已达133200万公顷。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上马,更加剧了废弃地增长的速度,破坏面积以每

10、年2万3万公顷的速度增加。14、土地整理:(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整理?由于种种原因,土地权属混乱或者分配上的不合理,通过整理可以对土地权属进行调整;部分城镇用地布局不合理,旧城改造需要进行土地整理;有的村庄内部闲散宅基地大量闲置,浪费土地需要进行整理;有的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需要进行土地整理;有的对低产田的改造需要土地整理。例如“空心村”、“路边店”、“零星村”等等。(2)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在一定区域,按照土地利用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也可简单理解为土地利用状态

11、的重新组织和调整,其目标是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更好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3)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推进土地整理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客观需要(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较差、产出水平较低)推进土地整理是稳定我国耕地数量的主要途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土地整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三、填空、判断、论述:1、土地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他们作用的后果。2、土地的功能:生产性功能 承载性功能 提供原料的功能 观赏性功能 储蓄和增殖功能3、土地的性质:土地是自然

12、综合体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的地段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此外,土地还具有相对稳定性,可塑性、脆弱性、面积有限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征。4、土地科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的利用及其形成、演化和管理活动规律性的科学。5、土地构成要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6、土地利用系统构成:由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单元组成。土地利用方式是特定时空下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 的结果。土地单元是土地评价和研究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下需要划分大小不同的单元,但每个单元的土地质量或土地特性应该

13、具有相对的一致性。7、土地利用系统组成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8、土地利用系统目标:1)经济有效性2)生态安全性3)系统协调性4)结构适宜性9、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现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相似的外貌形态,一般以其地貌、植被、土壤类型为代表;相似近的成因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如地形坡度、水文条件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相同类别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性 ;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产力提高的措施10、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11、土地评价的目

14、的:(1)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2)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3)为土地管理服务 (4)为土地税收服务12、土地评价的任务:(1)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综合分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的效益分析,并指出土地的潜在生产力;(3)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 (4)为工矿、交通、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尤其是选址提出可信的建议。13、土地评价的原理 1.多样性原理 2.综合性原理 3.限制性原理 4.系统性原理 5.相对性原理 6.可比性原

15、理14、土地评价的原则:比较原则 针对性原则 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15、土地评价的类别:(1)以评价目的而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承载力评价;(2)评价的方法:土地定性评价、土地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3)依土地评价的目标的综合程度分:综合评价、多目标评价、单项评价;(4)评价的对象:农业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地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交通用地评价。(5)依评价对象的时限性: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评价16、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评述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作业题):(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2)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工作过程(3)区域土地利用状况时空特征(4)问题与建议17、土地潜力评价模型:(1)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的几种模型和方法:迈阿密模型 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格思纳莱斯模型 光合生产潜力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