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8417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试题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三套)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阶段、阶段和 阶段。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和。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一是。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和。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出现。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7、1 9 2 2年通过了“学制”,它基本是参照 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 与 的关系。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和 三种方式。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 的骨干作用

2、和抓好 的转化工作。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它包括了解 和 两个方面。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

3、确D情感深厚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

4、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巳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3、启发式4、榜样示范5、集体舆论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 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4、如何培养班集体?六、论述题(共2 2分)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 (10分)七、实

5、例分析(8分)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 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 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教育学原理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一、填空1、萌芽、独立、发展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4、遗传、环境、教育5、奴隶社会初期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壬戌、美国、“六三.三”8、教育、发展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10、优秀生、差生11、基础、集体、个人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不定

6、项选择1AC 2B 3ABCD 4ABCD 5D 6C 7C 8A 9AB 10C三、判断并改错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2、正确。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要有正确的 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巳经形成。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 是学生的自学法。四、解释名词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

7、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 自巳去学习的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 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4、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5、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 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五、简答下列各题1、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

8、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 发展。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 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家庭作业。4、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树

9、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和优良的班风。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六、论述题1、提示: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 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 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 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崛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 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

10、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崛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 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 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 化。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 通过自已

11、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 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 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 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 了智力。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 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 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12、,使之能自崛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 力的统一。2、提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转化,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这种心 理内部矛盾就有受教育者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与现有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当受教育者 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接受的态度时,外部的要求就会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已的动机。并选择行为的方式,在 活动中,这种动机就转化为行动。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中立或排斥的态度,外界影响也会在受教育

13、者的心 理上留下痕迹,或者使原来的道德心理结构更加巩固,或者引起对原有结构作某些调整。所以,思想品德 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注意做到:(1)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育者 的“自我运动”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2)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要善于抓住思想矛盾转化的契机。七、实例分析: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 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