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齐鲁比较12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84176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齐鲁比较12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齐鲁比较12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齐鲁比较12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齐鲁比较12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齐鲁比较12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齐鲁比较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齐鲁比较1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齐、鲁两国地理、人文环境对比分析一、齐国、鲁国的地理环境齐国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大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国接壤,北、西与赵、卫接界。国都为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鲁国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 国都在曲阜。(如图 1)北狡淮夷楚三苗東夷 來州越/迂-、夕1 芜、秦豎弓京二 山戎吳吳都邑郡治要邑疆界鬧.朝图 1. 先秦齐鲁形势图齐国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接近亚热带气候。境内西有黄河、济水 两条大河。河水量大,流速相对稳定且极少决口。当时黄土高原被繁茂的森林所 覆盖,河流泥沙极少,所以当时的黄河水上交通也比较发达。同时,黄河

2、、济水 也是齐国西部境内的一道天然屏障。齐国北面,是黄河、渤海一带;南部是以现 今泰沂山区为主的鲁中丘陵地区。由南自西向东,绵延横亘着泰山、鲁山、沂山 等著名的高山峻岭。在地形上,齐国特点是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齐国东南 部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沿海滩涂大多 是牧草丰盛的牧场。齐国的北部、东部临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 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鱼盐资源。另外,齐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管子中有“出 铜之山,四面之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可见当时的齐国有丰富的铜 矿和铁矿。鲁国,是中国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后所建立。首 都在曲阜,疆

3、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 鲁地、鲁国则是典型的大陆区域、大陆国家 ,气候和齐国相仿温暖湿润,但积 远小于齐国。境内有济、菏、泗三水,大野泽、菏泽,以及微山湖。这里在泰山 之阳 ,是处于洙水与泗水之间的一片丘陵地带 ,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周立升, 蔡德贵.齐鲁文化考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七年,第一 期:1-13)。鲁国动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鸟类。二、齐鲁两国差异比较齐文化和鲁文化的不同,首先是由地理环境之不同而引起的。齐国是沿海国 家,鲁国是大陆国家。关于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环境方面的不同,被公认为 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里面提到的

4、青州、兖州。都是古代九州中 的州,青州包括了后来的齐地和齐国,兖州则包括了后来的鲁地、鲁国。齐国是 一个典型的沿海国家。尔雅释地说“齐曰营州,齐有海隅”禹贡篇说 这里“海滨广斥”,“海物惟错”,这里说的盐碱地很多,进贡的东西也是盐和各 种各样的海产品。鲁地、鲁国是典型的大陆区域、大陆多家,这里“厥木惟条”, 到处都有各种草冒出新芽,到处都有各种树木在不断的长出新的枝条。大陆国家 是以农业为主的,所以尔雅释地说:“鲁有大野”(http:/ /p/214287514)由于地理环境之不同,又引起了两国经济条件值不同。齐国是沿海经济,存 在多种经济类型:农耕、渔业、制盐业、通输业、手工业。齐桓公时期又

5、得管仲 辅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到战国时,齐国的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展, 其首都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大都市。而鲁国则不同,从建国之初,一向只重 视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在鲁国,百姓们“择脊土而处之”,因为瘠土可以养 成热爱劳动的品格,“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也。劳也”。鲁国 人过的是择瘠处贫、自给自足的生活。(史磊春秋初期鲁国与齐国的争衡J.齐 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7-129.)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之不同,又引起齐国、鲁国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如 经济政策、政治方针、民情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一)经济政策的差异在齐国,“太公以齐地负海卤,少五谷而

6、人民寡,乃劝以工女之业,通鱼盐 之利,而人物辐凑”,采取的政策是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而鲁国采取的政 策是针对农业经济的,如“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后来的鲁宣公, 所采用的“初税亩”政策,也是针对农业经济的。姜太公以工商立国,“通商工 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之时,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政策,进一步确 立了农工商各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齐重工商成为一条基本的政策。战 国时代,齐国冶铁、冶铜、制陶、制骨、纺织、漆器等手工业皆已十分发达。鲁 国重农。随着社会的变革,鲁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其贸易交换 始终不发达。(王兆军齐鲁文化传统的差EB/OL2005-5-7

7、.http:/jw.zhoucun. )(二)政治方针的差异齐国重视霸道和法术,春秋时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依靠的主要就是 霸道和法术。管仲和晏婴之法,大多也都是谈霸道和法术。当然,齐国也不完全 是不要“礼”,太公修政“简其礼”,齐国的统治术是把法治和礼治结合起来,而 且是以法治为主的,而鲁国则重视王道,尚礼义。鲁国向来以尧舜、周公为楷模, 以礼乐为本,实行礼治,保存宗法制度,所以鲁国的宗法关系非常;牢固。法治 在鲁国行不通,春秋时,少正卯被诛杀,战国时,法家人物吴起到到鲁国任职, 但很快就被赶走就是证明。齐历代政治家大都重视尊贤、举贤,管仲、晏婴都非 贵族出身而掌齐国之政,成就大业。战

8、国之世,齐相邹忌、军师孙膑、上卿淳于 鬓都是出身低贱之人。而齐设稷下学宫,不分国籍与出身选七十六位人才为“上 大夫”,且“高门大屋尊崇之”,更是在先秦列国中绝无仅有的尊贤壮举。鲁国立 国伊始遵从了周公“尊尊尚恩”的方针,遂使鲁国建立起一整套以血缘为纽带的 社会统治系统:侯、卿、大夫、士,层层封立,公族 几乎控制了鲁国全部的政 权官位,这在早期虽能保持政权的稳定,但随着“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时代的到 来,它又成为“祸起萧墙”、国力日削的根源。(王兆军.齐鲁文化传统的差异 EB/OL.2005-5-7.http:/jw.zhoucun. )(三)民情风俗不同齐国民阔达多匿智”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俗

9、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 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齐俗贱 奴虏”,“逐渔盐商贾之利”,“齐、赵设智巧,仰机利”史记货殖列传之所 以如此,与自然环境有关,“夫齐之水,遒噪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管子水 地。“其俗弥侈”,“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 言与行缪,虚诈不情,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 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 以为俗”汉书地理志其他许多典籍也都提到过齐国在民俗风情方面的特异 之处,如礼记乐记引用子夏的话说:“郑音好淫澜志,宋音燕女溺志,卫 音趋数烦志

10、,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也以齐国徘谐之书多记怪异之事,而目齐谐为“志怪者”庄子逍遥游南朝齐、梁之际的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 次提到齐俗,如“齐威(王),性好隐语”,好“谐”,“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 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髡)说甘酒”文心雕龙谐隐。邹衍“养政于 天文”,其说“心奢而辞壮文心雕龙诸子刘勰承认齐风是确实存在的,他 引用魏文帝曹丕的话“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文心雕龙风骨,加以证明。 据陆侃如、牟世金先生说,齐气是指齐地之气,特点是比较舒缓,属于阴柔的一 类。文心雕龙译注风骨唐代徐坚等所编初学记雅乐也说:“郑

11、音乱雅, 齐音害德”。至于上文所引朱熹所说的“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也是指此而言的。 齐国之所以有这些民情风俗,是与齐国的经济基础有联系的,正如吕氏春秋上 农篇所说:“民舍本而事末,则好诈,好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不如农人之朴实而易治。”而鲁国则“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 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鲁人俗俭啬, 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世代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 趋利”史记货殖列传。“有圣人之教化”,“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 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断断如也。”孔 子闵王道将废,

12、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 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汉书地理志朱熹也承认鲁俗是“重礼教, 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论语集注雍也在周代众多的诸侯国中,鲁国 是保存周礼最多的国家,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所开创的礼乐传统深 深影响了鲁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鲁国崇礼尚义的社会风俗,也使鲁国成为 周代礼乐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可见,齐、鲁两国的民情风俗是有很大区别的。(四)文化方面差异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齐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齐国是沿海国家,开放程 度比较高,对外来文化能够兼收并蓄。齐文化中先后容纳了儒家、道家、法家、 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术

13、士、方士等等百家之学,成为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和百家融合的主要基地。“天下谈客,坐聚于齐。临淄、稷下之徒, 车雷鸣,袂云摩,学者翕然以谈相宗”。26 鲁文化则是单一性的文化。鲁文化是 在鲁国单一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宗,排他性特别强,因为 只有儒家思想才适合农业社会的国情需要。其次,齐文化具有很强的变通性。代 表齐思想文化的管子一书指出,“圣人者,明人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 者也。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 俗化”管子正世这里所说的,就是指齐文化崇尚的是一种变革精神。鲁文 化则表现出守常性。鲁国一直保存先王之遗风,所谓“周礼尽在鲁矣”左

14、传昭 公二年,就是指此而言的,因此,鲁文化倾向于保守,不主张变革。论语先 进载:“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夫人 不言,言必有中。”孔子对闵子骞所提出的“仍旧贯”三字表示赞同,说明他是 反对“改作”的。而前文提到的“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中的变,要求 的是齐变而为鲁,鲁变而为道,也就是更一步向周礼回归。因为在孔子看来,齐 变至鲁,是要变功利为礼教,变夸诈为信义。鲁变至道则仅是举废兴颓,以恢复 周公之旧,扶衰救弊以还文王武王之初。再次,齐文化是智者型文化。齐国作为 沿海国家,其环境颇有似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希腊。沿海国家“水滨以旷而气舒, 鱼鸟风云,清吹远目,

15、自与知者之气相应”。所以,在齐国,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天文学家甘德、邹衍,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武、孙膑,逻辑学家公孙龙,修辞 学家邹(被称为雕龙),方仙道者流徐福,等等,或是齐国人,或长期在齐国居住 过。科学著作考工记,医学著作素问等等也是出在齐国。鲁文化是仁者 型文化。鲁国作为大陆国家,多山地丘陵,“山中以奥而气敛,日长人静,响寂 阴幽,自与仁者之气相应”,“乐水者乐游水滨,乐山者乐居山中”。孔子一生有 很长时间是居住在鲁国的,虽然去过齐国,但居留时间相当短,一部论语中, 只有一处提到海,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 长 孔子是在周礼行不通的情况下才想飘洋过海的。孟子在齐国居留的时间比 孔子长,受齐文化影响比较多,对海的感触也比孔子深。孟子一书提到海的 地方有 9 次,而体会较深的一句话是:“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言。”孟子尽心上只在内陆生活的人,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鲁国内陆仁者 型文化的主干,是“尊尊而亲亲”汉书地理志因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正 是适合农业国家的国情的。三、齐鲁两国关系春秋早期,齐国主动积极寻求争霸之路始于对纪国的吞并。伴随国力与在各 诸侯国之间影响力的增长,齐国也必然不会满足其给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