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81766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4月13日联考湖北申论真题及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4月13日公务员考试联考申论真题(湖北版)一、给定资料1.2009年,一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美国 时代周刊的年 度人物。周刊一出版,中国工人的灿烂笑容,瞬间给处于经济低迷的 世界带来希望。他们坚毅的目光,质朴的外表,倔强的神态,真实地 反映了中国工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中国制造”贴上光亮的标签。 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建国之初,“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国的成长,点亮了一个 时代。无论是石油开采,还是钢铁制造,各个行业都闪耀着工人的光 彩,“工人老大哥”成为令人艳羡的称呼。工人成了国家和工厂主人, 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

2、性。大庆的“铁人”王进 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老英 雄孟泰“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的创业精神,激励着工 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工人的内心骄傲是那么强烈,归属感油然而生。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条件发生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了变更。在 一段历史时期,农民工成为中国独有的劳动用工方式, 一定程度上消 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低成本支持着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早期, 农民工是一批将外出务工作为副业的农村人口, 出外出务工而带来的 财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城乡差距的作用。 但这种情况随着 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发生了变化

3、,“80后” “90后”的新一代农民 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新工人”。2“她们太没有责任心了,上班的时候还玩手机,聊天,哪像我 们呀。”陈青头一扭,提高声调对着李婉芸说,李婉芸笑了笑,不做 声。这是条小小的商业街,有可供歇脚的长凳,时近黄昏,“70后”陈青和“ 90后”李婉芸在此聊着天。街外,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 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灰色的天,灰色的厂房,身着蓝色和 浅灰色工装的女工们来来往往,货车和摩托车四处穿梭。这个工业区 的高峰时期,曾工作和居住着8万人,但随着企业部分产能的向外转 移,现在只有3万人左右了。人群的聚散,青春的过往,10年前就 来到这里的湖南

4、人陈青是目睹者,就连她自己,也是几进几出,换厂、 结婚、生孩子,在生活中,她以家乡为据点,在工作中,她以这里为 据点,两边穿梭,沉默又坚韧。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婉芸是新一批的落脚者,她说她也认同陈 青对她们年轻人的看法,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选择多多啊,年轻人 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绝大部分人的志向并不在那些单调枯燥的生产 线上,不愿干了就走呗。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她所在城 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外来工群体的归依, 正在 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现实的挑战。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一名李姓 男员工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

5、好像 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 12个小时以上。” 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 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 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 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零件从你眼前 滑过,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最近我总是想 起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 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 ”但是,这家厂的厂长 助理王先生却说:“现在的年轻工人,已与他们的父辈不同,并不满 足于做工挣钱。他们大多受过初中以上

6、教育,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马上就会跳槽。企业如果不 能有一批长期忠诚的骨干,企业壮大和职工发展都很难谈得上。 ”一项调查显示,当下国内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有人评价道:“中国的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 遍的认同。”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 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劳动力,不仅仅是生产 要素,更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有着梦想和追求,有着家庭生活的活 生生的人。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 头仰望星空。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说 过这样的一句话:“在一个走向现代

7、化的国家中,经济发展是必然的 事情。相比较于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一一尤其 是普通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显然,这句话同样契合中 国的实际,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 发自内心的骄傲。3.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 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达10万人之多。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 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工。 ”该八4 厂安全生产负贵人沈先生介绍,“现在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 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

8、得更 快。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 逐步外迁,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 ”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的大娘 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 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 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 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全国何止成千上万个盛昌? “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 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 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 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中国 的“世界工厂”名号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这些企业靠的仅 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 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状 态,甚至走上破产的命运。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 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