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79407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科学活动的理解从广义上讲,科学教育是指一切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教育活动,包括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讲,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幼儿学习科学开始于好奇心;爱探索,边探索边学习;喜参与,在活动中学科学;在科学活动中易受成人态度的影响。一、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科学教育的目标1.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

2、量关系并体验带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2.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依据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对各年龄班幼儿的科学教育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二)科学教育的内容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习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

3、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行、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2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科学教育包括科学与数学两部分教育内容。二、科学教育的途径幼儿科学教

4、育的途径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根据不同的认识对象和学习方式,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分为四种类型: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和技术操作型活动。三、科学教育的教育方法(一)操作法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得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二)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方法。(三)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四)启发探索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科学知识和概念,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探索的一种方法。(五)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并将其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是讲解与演示的结合。(六)寻找发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