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78954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公务员言语表达秘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模块宝典精华选词填空选词填空这种题型比较成熟,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都涉及到对这种题型的考察,尤其是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更是出了20道选词填空的题目,可见该题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所占比例是相当重的。因此作为备考的考生,首先要足够重视这种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其次要明确该题型的考核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事实上选词填空主要考察了考生准确掌握、运用、辨析常用及特定词语的能力,能够在给定上下文的语境中选择最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从侧面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及文学感知能力等较高的素质。 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培养自

2、己对语言的规范表达,以及一种良好的语感。这两点就基于对词汇、短语包括关联词等熟练、扎实的掌握。因此我们为考生精心编排了三个词表,以历年考点所涉及的词汇短语为中心点,通过辨析和误用举例的方式进行引申,同时配以例句帮助考生更好理解,以期达到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的效果。词表(一)近义词辨析和误用“权利”和“权力”“权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其和“义务”相对。而“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指挥权。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如 下面句子中的“权利”就是误用:“而四人帮一伙,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这一句子中的“权

3、利”指的是某中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不应该使 用“权利”,而应该改为“权力”。“遏制”和“遏止”“遏制”和“遏止”的差别在“制”和“止”上体现的很明显,“遏止”侧重抑制、迫 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而“遏制”则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如“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这里的“遏 止”应该换为“遏制”,因此“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侦察”和“侦查”同“考察”与“考查”类似,“侦察”和“侦查”的区别也在“查”和“察”的意义区 别上, “侦察”指的是了解敌方的情况; “侦查”的意思则是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行 动。两者不能混用

4、。如: “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球队专门派了一名助理教练去对方训练场 地侦查情况”。这里的“侦查”是误用,应该改为“侦察”,意思是了解对方的情况。“起用”和“启用”“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者免职的官员,二是指提拔、任用。“启用”只有一个意思,是开始使用。一般来说“起用”的对象应该是人,而“启用” 的对象则是事物。如:“机场新建的候机大楼已经起用了。”这一句子中的“起用”应该改为“启用”, 因为其宾语是事物,表示的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因此应该用“启用”。“谋取”和“牟取”“谋取”和“牟取”都是指想办法得到的意思,但是“谋取”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指合 法的取得,也可以指非法的获取。而“

5、牟取”则是贬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多指非法的获取。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谋取”属于误用:“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 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推脱”和“推托”“推脱”和“推托”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但略有差别。“推脱”侧重指摆脱、开脱, 使之与自己无关,多指推脱责任、问题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等; “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指 婉言谢绝、 表示不接受, 后面经常带有托词或者表示拒绝的原因, 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 事情。两者不能混用。如:“我们来你们公司领取材料,你们的保管员却相互推托,支吾搪塞。”,该句中的 “推托”应该

6、是“推脱”,因为作为“保管员”发放材料是其责任,而不是其不愿意做的事 情,因此用“推托”不妥,应该改为“推脱”。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 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 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公务员考试这 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就是考思维, 第三考决策力 (包括轻重缓急 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 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

7、十分钟, 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 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 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帖子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 个人觉得,拥有

8、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我第二个最喜欢的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一样的,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链接过去)。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 词表(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 “总” 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 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 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

9、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女口: “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弓I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 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女口:“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 得还并不好呢? ”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词表(三)成语辨析与误用“不刊之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