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77441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元月调考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主要过程如下:I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测装置气密性。II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中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III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2、程式是: 。(2)III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 、 、称量。(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导致计算结果偏 。.7.(2011合肥市)(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

3、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加入适量稀盐酸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加入适量蒸馏水固体部分溶解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固体部分溶解【得出结论】由实验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和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4)你认为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1)Zn+2HCl=ZnCl2+H2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3)铝 (或铝和氯化铝,不成立,铝和氯化铝 (4) 不能,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 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 (3)取步骤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4) 固体D(或铜)考点十八:元素周期表、结构示意图、原子分子模型1、右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 ;(2)该元素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2、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3、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下图是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

6、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5、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反应前 反应后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 D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ClO2的名称为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A.B . 9、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

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写出原子序数为1、6、8、11四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 元素过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要求填空。(1) 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A、B、C、D 4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序号)。(3) 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该离子的符号是-。原 子结合结合分解分子氢气、氧气

9、、水、氯化氢等金属、稀有气体等(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氯化钠等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结合(静电作用)集聚11、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12、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

10、子的是“”(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17(11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1)仪器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起到 作用。(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或“b”)端通入。(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

11、数的装置,装置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与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填字母)。 A. NaOH溶液B. 澄清石灰水C. 浓硫酸17、(1)长颈漏斗 2H2O2 = 2H2O + O2 催化 (2) a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 (4)B32(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后发现该实验耗时较长。为解决此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探究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皮塞上,迅速塞紧橡皮塞。已知,此集气瓶净容积为146 mL。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 g铁粉、0.2 g木炭粉和10滴水10070约120l g铁粉、0.2 g木炭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钠10070约7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