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总公式是G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76845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的总公式是G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资本的总公式是G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本的总公式是G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本的总公式是G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的总公式是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的总公式是G(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利润率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这就是说,一个价值额投入流通,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 更大的价值额。这个更大价值额的产生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这个更大价值额的实现过 程,是资本的流通。资本家生产商品,不是为了商品本身,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他的 个人消费。资本家实际关心的产品,不是可以摸得着的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价值超过在产 品上消费的资本的价值的余额。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考虑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 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这一切组成部分同样地预付出去,不仅是为了再生产预付 资本,而且是为了生产一个超过预付资本的价值余额。他只有使他所预付的可变资本的价值 同活劳动相交换,

2、即对活劳动进行剥削,才能把这个价值转化为一个更大的价值。但是,他 只有同时预付实现这种劳动的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机器和原料,也就是说,他只 有把他所占有的一个价值额转化为生产条件的形式,才能对这种劳动进行剥削;他所以是一 个资本家,能完成对劳动的剥削过程,也只是因为他作为劳动条件的所有者同只是作为劳动 力的占有者的工人相对立。还在前面第一卷21就已经指出,正是非劳动者对这种生产资料 的占有,使劳动者变成雇佣工人,使非劳动者变成资本家。资本家究竟是为了从可变资本取得利润才预付不变资本,还是为了使不变资本增殖才预 付可变资本;他究竟是为了使机器和原料有更大的价值才把货币用在工资上,还是为了

3、对劳 动进行剥削才把货币预付在机器和原料上;不管人们怎样看,对资本家来说,都是无关紧要 的。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 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只有预付不变资本才能对劳动进行剥 削,因为他只有预付可变资本才能使不变资本增殖,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这两种资本就完全 混同在一起了。而且,因为他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决定于利润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决定 于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即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所以情形就更是这 样。我们将会看到,利润率可以不变,然而它可以表示不同的剩余价值率。产品中由资本家支付的一切价值组成部分

4、,或者由他投入生产的这些价值组成部分的等 价物,都属于产品成本。单是使资本保存下来,或者说,按原有的量再生产出来,就必须使 这些成本得到补偿。商品包含的价值,等于制造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的总和则由有酬劳动和无 酬劳动构成。而对资本家来说,商品成本只由他所支付的物化在商品中的那部分劳动构成。 商品包含的剩余劳动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东西,虽然它同有酬劳动一样,需要工人付出劳 动,并且它同有酬劳动一样创造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加入商品。资本家的利润是这样来 的:他可以出售他没有支付分文的某种东西。剩余价值或利润,恰恰就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 成本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就是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额超过它

5、包含的有酬劳动额的余额。因此, 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它总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因此,这个余额和总资本会 保持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可以用分数m/C来表示,其中C表示总资本。这样,我们就得到了 一个与剩余价值率m/v不同的利润率m/C=m/ (c+v)。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 比率,叫作利润率。这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的标准不同,它们表示 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实际上, 利润率从历史上说也是出发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相对地说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要

6、通过 研究加以揭示的本质的东西。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的形式即利润,却会在现象的表面上显 示出来。至于单个资本家,那末很清楚,他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 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而对这个余额和资本的各个特殊组成部 分的特定关系以及这个余额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不仅不关心,而且掩盖这个特定关系 和这种内在联系,正是他的利益所在。虽然商品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它只是在流通过 程中才得到实现。由于这个余额在现实中、在竞争中、在现实市场上是否实现,实现到什么 强度,都要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因此这个余额更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它来

7、自流通过程。 在这里没有必要说明,如果一个商品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出售,那只是发生剩余价值的另一 种分配;这种不同的分配,即在不同个人之间分割剩余价值的比率的变更,既丝毫不会改变 剩余价值的大小,也丝毫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性质。在实际流通过程中,不仅发生着我们在 第二卷已经考察过的各种转化,而且这些转化还同现实的竞争,同商品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 的买和卖结合在一起,以致对单个资本家来说,由他本人实现的剩余价值,既取决于对劳动 的直接剥削,也取决于互相诈骗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起作用的,除了劳动时间,还有流通时间,它也限制着可以在一定时间内 实现的剩余价值的量。此外,还有另一些来自流通的要素,也会对直接

8、生产过程产生决定性 的影响。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二者不断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从而不断使它们互相区别 的特征分辨不清。以前已经说过,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一般价值的生产一样, 会获得新的规定;资本会经历它的各种转化的循环;最后,它还会从它的可以说内部的有机 生命,进入外部的生活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互相对立的不是资本和劳动,而一方面是资本 和资本,另一方面又是单纯作为买者和卖者的个人;流通时间和劳动时间在它们的进程中会 互相交错,好象二者同样地决定着剩余价值;资本和雇佣劳动互相对立的最初形式,会由于 一些看来与此无关的关系的干扰而被掩盖起来;剩余价值本身也好象不是占有劳动时间的产 物,而

9、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商品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成本价格因此也就容易表现为商品的 固有价值,结果利润就表现为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商品的内在价值的余额。诚然,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性质会不断在资本家的意识中出现;在我们考察 剩余价值时谈到的资本家对别人劳动时间的贪求等等,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但是,1 .直 接生产过程本身也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要素,它会不断转化为流通过程,就象流通过程会不 断转化为生产过程一样,因此,关于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的源泉,即关于剩余价值的性 质,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有了一点隐隐约约的感觉,但至多不过表现为一个和下述看法同 样合理的要素,按照这种看法,已实现的余额,好象

10、来源于不以生产过程为转移而由流通本 身产生的运动,也就是属于资本而又不以资本对劳动的关系为转移的运动。难怪连现代经济 学家如拉姆赛、马尔萨斯、西尼耳、托伦斯等人也直接用流通的这些现象来证明:资本在它 的单纯物质存在上,与它同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它成为资本)无关,是一个与 劳动并列而且不以劳动为转移的剩余价值的独立源泉。2.在既包括工资,也包括原料价格、 机器磨损等等的成本项目下,无酬劳动的榨取,只是表现为成本中某一项支付上的节约,只 是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的支付上的减少;就象由于买进的原料比较便宜或由于机器磨损减少 而得到节约完全一样。因此,剩余劳动的榨取,就失去了它的独特性质;它同剩

11、余价值的独 特关系也被弄得模糊不清了;正如我们在第一卷第六篇22已经指出的,劳动力价值表现为 工资形式这一点,又大大促进和助长了上述这种情况。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样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不过,剩余价值借助利润率而转化为利润形式的方式,只是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主体 和客体的颠倒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在生产过程中看到,劳动的全部主观生产力怎样表现 为资本的生产力。23一方面,价值,即支配着活劳动的过去劳动,人格化为资本家;另一 方面,工人反而仅仅表现为物质劳动力,表现为商品。从这种颠倒的关系出发,甚至在简单 的生产关系内,也必然会产生出相应的颠倒的观念,即歪曲的意识

12、,这种意识由于真正流通 过程的各种转化和变形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研究李嘉图学派就会知道,把利润率的规律直接表现为剩余价值率的规律,或者相 反,完全是一种荒谬的尝试。在资本家的头脑中,这两个规律当然是没有区别的。在m/C 这个表现中,剩余价值是按照为生产它而预付的总资本的价值计算的,总资本在这个生产中 一部分完全被消费掉,一部分只是被使用了。实际上,m/C这个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 殖程度;这就是说,按照剩余价值的概念上的、内在的联系和性质来说,这个比率表示可变 资本的变动量和全部预付资本量之间的关系。总资本的价值量本来同剩余价值量没有任何内在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内在关系。就总 资本的物质要素

13、来说,总资本减去可变资本,也就是不变资本,是由实现劳动的物质条件即 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构成的。要使一定量劳动实现在商品中,从而形成价值,就需要一定量 的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在劳动的量和需要追加这个活劳动的生产资料的量之间,按照追加 劳动的特殊性质,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关系。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在剩余价值量或剩余劳动 量和生产资料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假定生产工资的必要劳动每天为6小时, 那末工人为了提供6小时剩余劳动,为了创造100%的剩余价值,就必须劳动12小时。他 在12小时内用掉的生产资料比6小时内用掉的多一倍。但是,他在6小时内追加的剩余价 值,同6小时或者甚至12小时内用去的

14、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后者的价值 在这里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重要的只是技术上必要的量。原料或劳动资料不管贵贱都是完全 没有关系的;只要它们具有所要求的使用价值,并且和要被吸收的活劳动保持一个技术上规 定的比例就行了。如果我知道,1小时纺掉棉花x磅,值a先令,我当然也就知道,12小时 纺掉棉花12x磅= 12a先令;这样,我就能够计算出剩余价值和12小时内用去的棉花的价 值的比例,就象能够计算出剩余价值和6小时内用去的棉花的价值的比例一样。但是,活劳 动和生产资料价值的比例,只是在a先令充当x磅棉花的标志时,在这里才能成立;因为, 一定量棉花有一定的价格,因而反过来,只要棉花价格不变,

15、一定的价格也能够作为一定量 棉花的指数。如果我知道,为了占有6小时剩余劳动,我必须要别人劳动12小时,也就是 说,我必须为12小时准备好棉花,并且我又知道12小时所需要的这个棉花量的价格,那末 在棉花价格(作为必需量的指数)和剩余价值之间就间接地存在着一个比例。但是反过来, 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原料的价格中推断出比如说1小时(不是6小时)能够纺掉的原料的 总量。因此,在不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间,从而在总资本价值(=c+v)和剩余价值之 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的关系。如果剩余价值率已知,剩余价值量也已知,那末利润率所表示的,就只是它实际所指的 东西,即剩余价值的另一种计算法,也就是用总资本的

16、价值计算,而不是用和劳动相交换的、 直接产生出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计算。但在现实中(也就是在现象世界中),事情 正好相反。剩余价值是已知的,然而是作为商品出售价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已知的; 这个余额的来源依然是神秘的:是来自生产过程中对劳动的剥削,是来自流通过程中买者所 受的欺诈,还是同时来自这二者?其次,已知的,还有这个余额和总资本价值的比率即利润 率。用全部预付资本价值来计算出售价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是很重要、很自然的,因为 总资本增殖的比率,或者说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实际就是这样找到的。如果从这个利润率出 发,那末就根本不可能推论出这个余额和在工资上支出的资本部分之间的任何特殊关系。我 们在以后的一章中24将会看到,马尔萨斯在试图走这一条路来探寻剩余价值的秘密以及剩 余价值和可变资本部分之间的独特关系的秘密时,作了多么滑稽的表演。利润率本身所表明 的,不如说是这个余额对同样大小的各个资本部分的同样的关系。从这一观点出发,资本就 根本没有显示出任何内在的区别,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