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76767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2023.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老师的建议2500字2023给老师的建议2500字2023。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久闻其名,如雷贯耳。每次跟朋友闲聊时,大家总会说到这本书,所以对这本书我印象很深入。大家都在推荐这本书,那说明这本书确实合适我们老师阅读,于是我便网购了此书。读完之后我终于找到大家竭力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了,这本书就是为老师量身打造的。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一一向我们娓娓道来。作者每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p ,读来深受启发,豁然开朗。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九十五条建议怎样爱惜儿童的信任,读到这条建议时,我的那些教育经历立即浮如今我眼前,令我陷入了沉思。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怎

2、样爱惜儿童的信任这条建议时说到对于儿童不是有意干的坏事,而是一时糊涂、无知或者误解而做出的各种各样不当举动,要采取特别明智的教育态度。这实际上与我们所说的教育机智不谋而合。对于学生各种不当举措,老师一定要冷静、理智、客观的处理,不能不问清楚原因便将学生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严重的是孩子会逐渐同老师疏远,失去对老师的信赖。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所阐述的事例,一名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但没有认真听课,反而一直在盯着他自己带来的小甲虫。这名学生将小甲虫放在火柴盒子里,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小甲虫如何从盒子里逃脱出来。当然老师课堂上所说的他可能一句也没听进去。这时作者虽有些着急、生

3、气,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冷静处理。他走到学生身边拿起火柴盒并扣上放到自己的口袋,再摸摸学生的头,向他再讲解一遍刚刚所讲解的知识点。孩子也不负老师的用心良苦,认真听着课,做着笔记,下课后主动向老师认错。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角,理解儿童的行为,明智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和学生起一丝冲突,反而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这就是明智的教育态度的微妙之处。由此我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一名学生用泥巴砸了自己的同学,陶行知先生看到后立即制止了他,但是他没有责骂学生,而是用四颗糖果一步步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用充满赞赏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信守诺言、尊重师长、英勇正直、敢于

4、成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成认错误、承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改正自己的错误。陶行知先生的处理方法,不仅改变了孩子,也赢得了孩子的信任。 记得我刚踏上老师这个岗位的时候,缺乏经历,对于学生无意间的错误总是采取极端的方法处理。而当时在我看来都是为了学生好,实际上我从没考虑过学生是否承受了我这种方法,是否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否真的改正了实际的不尽人意的。直到发生了那件事之后,我才恍然大悟。那天中午学生都在午睡,但有一名学生看起来格外认真,一直盯着书本,不时hai发出笑声,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正在偷看网络类小说,此情此景,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便

5、把他喊出教室,一上来便是一顿责骂,自己气的发抖,学生吓的不敢说话,一气之下便把这本小说撕了。这下孩子着急了,哭着喊道这本书不是我自己的,是别人借给我的,老师您凭什么撕了我的书?我中午睡不着,我只是想看一会儿啊!您怎么总是这样不听我们解释呢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t错误,反而责怪老师。下课后回想着刚刚的情境,我稍稍有些冷静下来,理智告诉我,我刚刚太冲动了,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老师身份,那一刻好似还是爱赌气的孩子一般,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老师与学消费生争执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参加了儿童的游戏,但是在这场游戏中老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理解老师,大家都在做着无用功。仔细想想这场错误的游戏归根于我自己,

6、我并没有冷静、理智、客观的处理这件事,反而怒气冲天的责怪学生,最终孩子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想想这种处理方法真是大错特错,于是我决定补救这种场面。第二天我从家带来了很多中外名著,放在了班级的图书角,并且组织召开了班会,向孩子们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好处以及阅读穿越小说、言情小说等的害处,也着重谈及了昨天发生的事。最后,我在班会上向昨天的那名学生道了歉,并且送了一本书给他。孩子面对着我的抱歉,有些不知所措,连忙说没事的,老师,是我的错,我不该看这类小说更令我惊喜的是,这名学生在午休时间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错误还有对我的抱歉。是啊,孩子总是这么善解人意,总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因为他们都只

7、是好心的孩子。假如我没有去补救,我想班级的孩子可能会渐渐同我疏远,进而对我失去信赖,这是无法想象的!后来每次遇到学生有无意识的错误的时候,我总能想起这件事,我想这件事也是我心里的警钟吧,时刻提醒我一定要理智、冷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要采取明智的教育态度对待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九十五条建议中也这样说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极端不懂教育的表现。是由于老师缺乏宽宏大量的、父母般的明智态度和宏大的教育权威,不懂得他是在同儿童的行为、思想和看法打交道所以孩子做了多么令你无法理解的事,作为老师应该保持冷静,记住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引导、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关爱、我们的鼓励。例如当他们上课

8、时走神了,老师不必点名批评,我们可以摸摸他的头好心的将他带回你的课堂;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了,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地以暴力解决,老师得有耐心听孩子解释,再细心地加以引导;当他们考试成绩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冷言相讥,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胜过对孩子千万句的责骂假如老师都能做到这些,我想孩子们也会更加尊重、信任老师,会和你交朋友,会把他所有的快乐、烦恼与你分享。老师一定要爱惜儿童对你的信任,做一个真正值得他们信任的人!当然,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上司,或把学生同成人一样对待,我们可以试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走近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向我们阐述了很多真理,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珍贵经

9、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指南针,让我在彷徨的路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这一百条建议,做一名更好的老师。围城2500字2023从小的语文教育,最让我胆颤心惊的就是写观后感,。想起来,我就发怵,发笑。所以决定写这个的时候,也是踌躇很久,尤以第一句下笔,抓喉挠腮,甚是挣扎。 围城这部小说,没读过的人有很多,不知道的却又很少。城里城外的比喻,早已不限于婚姻,人生。什么股市,楼市,动不动就是这城里城外的句子,让人厌烦,就像看到某篇文章写到,正如礼记中庸中说的,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哎,那种感觉就像体会到怀孕女人的痛苦,控制不住地

10、倒胃口。我是去年年底开场第一次读围城的,一直读到上个星期。中间有一个半月的休假,也偶然翻了下,但终究没留下什么印象。说起来,阅读状态也是很重要的,一共九章的围城,两个月才看了六章,可偏偏一个睡觉前的晚上,就看完了另外三章。最近还在看,每每入睡前,我会再翻几页。一句话,围城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是一本值得从城外读到城里的书,是一本值得从年轻读到年老的书。唯一让我稍有遗憾的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在城里了,永远没方法知道进城之前读这本书的感受了。要是以前也读过,跟如今一比照,想来肯定是很有意思的。围城不同与其他小说,没有很引人入胜的情节,靠的就是精妙绝伦的文字。这一点,我尤为喜欢。就像喜剧片,

11、比起周星驰的喜剧,我更喜欢冯小刚导演的作品,更喜欢那种语言文字上的幽默。围城这部小说,金句频出,个中的比喻,精彩至极。很多章节,真的是应该一读再读,我一边感慨,一边记录,真希望自己哪天能用上。比方,描写方鸿渐在酒席上被赵新楣灌得快要吐的场景。只觉胃里的东西给这口酒激得要冒出来,好比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经人抽一下水的景象。然后鸿渐吐了后,辛楣嘲讽他。酒,证明是真的不会喝了。希望诗不是真的不会做,哲学不是真的不懂。还有汪处厚看到汪太太和范小姐的说笑时,脱口而出,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女人的地方,笑多。哈哈哈,这段子真是没得说,像这样的语句,几乎半本书都是。关于围城的书评,订成书,肯定是超过27万字了。

12、说它是挖苦小说,也不是我的原创。但里面的挖苦,精彩的地方可是不胜枚举。比方,彼时是不让受教育,如今只让受一种教育。比方,赵新楣感慨,外国的好东西到了中国就没有不走样的。还有,方鸿渐将高松年对他升教授的承诺,比喻为驴眼前唇上挂着的胡萝卜,看得到,永远吃不到。这本书1947年出第一版。写的是_时期发生的故事。如今70年过去,这部挖苦小说对我们最大的挖苦就是70年后,里面很多的景象却并没有什么改变。想起连岳好似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人xing,而人xing至有了就没有再变过。以我的理解,全书有三局部,方鸿渐回国到分开周家,五人结伴去三闾大学,赵新楣分开三闾大学到最后。我没有偏爱哪一局部,但因为已是已

13、婚人士,所以对方鸿渐和孙柔嘉在婚姻中的磕磕绊绊觉得特别有代入感。很多人都说过,很多人都能在方鸿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道幸还是不幸,我也是这很多人之中的一个。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讨论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读到的第三局部,方孙之间的对话就是一直在验证这一论断。我一边看,一边感慨,媳妇儿和我真是像极了他们俩。方鸿渐卖弄学问,引用他在哲学课上的讲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她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

14、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孙柔嘉听完就不快乐了,在方鸿渐多般央求下,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别倒了你的胃口。早知道你不是真的爱我,否那么你不会有那种离奇的思想。说实话,当我看第一遍方鸿渐的比喻时,我觉得好玩极了,丝毫想不明白,为什么孙柔嘉会那样想以致不快乐。(星辰ww)还有后来,方鸿渐报馆碰到之前的沈太太,回家告诉孙柔嘉,说世界真小,碰到原来的人,结果柔嘉挖苦他,说还会碰到以前的人,结果又是引来一顿吵。他们去看电影,途中吵架,孙一人走了,方看着她的背影又心生怜悯。这样的细节真是数不胜数,不由得想起自己,我也好多时候没那个意思,不知道媳妇儿为什么听出她理解的

15、意思。我也卖弄些历史知识,媳妇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跟媳妇儿吵完架,我也生气得要命,结果一转身,看她那样子,又觉得自己不对,心生愧疚与怜惜。还有孙柔嘉说方鸿渐那几句话,好脾气,大度量不留点在家里,见了外面人,低头陪笑,回到家,一句话不投机,就翻脸吵架。真是像极了我媳妇儿的话,简直就是说我的翻版,哭笑不得。太多这样的细节,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哈哈哈。以处在如今的感受,我觉得方孙之间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时代都没有给他们设置太多的障碍。倒是家庭,两人对双方家庭互相之间的不喜欢到厌恶,更是导致了两人的破裂。我想,如今的夫妻吵架,有多少是不涉及两方家庭的啊。有时候吵完架,一种虚脱感,好似全世界都理解不了。

16、这种感觉,就是钟书先生说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膜拜啊。合上书,我倒真希望方鸿渐去重庆,不是孙柔嘉说的那样寄朋友篱下,而是远离孙的姑妈,也远离方家的二,三奶奶。这样总是会好的。不知道,再过五年,十年,我还是不是这样想。钟书先生的结尾,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挖苦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回味良久,但丝毫没有那种悲凉的怅然,因为我如今是快乐的。我反倒希望往后的结局就是鸿渐去了重庆,柔嘉后来也去了。全书之后,就是杨绛先生的钱钟书与围城一文。感慨这样的夫妻,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说的就是他们吧。杨绛先生平实的文字,读来,不知为何,深受感动,甚要落泪。长叹一声,问一句,当我说我喜欢围城的时候,我到底在喜欢它什么。一句话,我喜欢它精妙幽默的文字,辛辣准确的挖苦,自我代入感强烈的不可抑制。不抱怨的世界,2500字2023做到一直不抱怨可能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