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相关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75869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的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出师表》的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师表》的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的相关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出师表的相关资料主旨概述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因后主刘禅昏弱,诸 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 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结构内容本文分三部分,全都着眼于“出师”二字。第一部分谈治国的大计,是为了消除出师的 后顾之忧。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才 20岁,又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 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 对前方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这个部分里不 仅向刘禅反复阐明

2、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而且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之事” 和“营中之事”。消除了这个后顾之忧,诸葛亮才能专力伐魏。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 策的说明。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不是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陈情式的,就是陈述作者的心愿。为此,诸葛亮历叙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临崩 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 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感激”和“忧叹”的心情; 最后集中到一点,将出师伐魏视为“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第三部分归结全篇主旨。由此可见,本文结构具 有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的特点。议论中融以叙

3、事和抒情由于本文是秦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一地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双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 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 针对性强,寓情于议,值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 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 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任,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满腔挚爱谏后主(7

4、次提及陛下),他对刘弹的反复幼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忠义之理,殷 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统观全文,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其(刘禅)心,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 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文中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更增加哀婉恳切之情。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 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质朴、恳切而精练的语言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 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

5、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 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 心之所想,笔之所写,请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 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流行的时代风尚。本文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 知所云”等。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