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75646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精品文档.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艺术形象 摘要: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平凡的主人公形象孙少平。本文从孙少平的社会背景和在逆境中张扬的个性中来分析他自强不息的不平凡的人生。启示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应该不断地战胜自我,努力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平凡、尊严、不平凡、个性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很多平凡的人物,通过这些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体会农民的艰辛,见证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儒家思想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逆境法则一直占据人们的大脑。文中具有这种不平凡又有这种儒家思想的是孙少平。 一、艰

2、辛的求学历程 (一) 特殊的生长环境孙少平生长的地方很脏、在平时下雨的日子,道路上不会看见一个人影,就算是县城里的大街小巷也很冷清。有些街道背阴的地方,下的雪和冰块还在雨点的敲击下化掉,石阶板上到处都是肮脏的污水,天气很寒冷,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走过一个人影,一个普通的乡下人,带着破毡帽,胳膊上跨着一筐子土豆或萝卜,在有气无力的叫唤着买主,却没有一个人来。这样的城市完全丧失了生气,没有一点可爱之处,很乱,人和人之间也很冷漠。 而孙少平却与这个脏乱的社会没有一点关系,他在这个城市存在,主要是因为县立高中的存在而暂时存在。“一九七五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乱的状态

3、中。四月,张春桥在中共中央刊物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在快要进行了十年的文化革命以后,似乎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越批越多了1”。在农村,阶级斗争的弦绷得更紧了。县、社、队三组,一切工作都用革命大批判来开路,有的县竟然集中四、五百脱产干部,到一个生产队去批判一个大队书记的资本主义倾向。 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干部到农民,都盲目地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批判运动中去了,那时吃的是大锅饭,搞的是集体劳动,人人出工不出力,像这种革命闹下去,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 生活在小环境下的孙少平一家还是无法幸免于难,孙少平一家共有六口人,其中妹妹在金波家借宿,自己懂事后在外生活,这样的家庭,连最基

4、本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还指望吃饱饭,穿好衣吗?家庭中能参加集体劳动挣公分的,只有孙少安和孙云厚,他的奶奶和妈妈常年多病,自己和妹妹在校念书,所以孙少平家庭的贫困是毋庸置疑的,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读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没有学习任务,也没有学习压力,在这种苦难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应该是不幸的,但换一种角度想,也应该是幸运的,这种经历对少平的成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孙少平没有厌恶这种生活环境,他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贫穷影响不了他的追求。 (二)艰辛的求学经历孙少平一路走来,他的求学历程是很艰辛的。在孙少平的学校的菜分为三种;甲乙丙,甲是好的,丙是最差的,主食也分为三种,被学生们称为欧洲、

5、亚洲、非洲,我们在吃饭时会看到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少年,一手拿着非洲面馍,别一手拿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籍。在书籍的帮助下,津津有味地咽下高梁面馍,但这种低等的吃食对他来说也并不充足。像这样十七八岁年纪的男孩子,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他不敢奢望吃上一份乙菜,搭上一个白馍,因为家中的境况已临近崩溃。 虽然在物质上不能满足,但是少平从没有放弃过好学上进的念头。高中毕业后,在他的叔叔孙玉亭的“活动”下,少平以贫下中农的身份进入双水村小学执教,教学期间,坚持读书看报。教书三年后他不甘心在家种庄稼,他有理想,有抱负,而选择了去黄原务工。在城里揽工的日子里,虽过着也是贫困的生活,可他

6、仍然自己选择睡在冰冷的窑洞中。借着微弱的灯光,静静地看书,有幸成为一名地下煤矿工人,干上这种高强度的活,他反而更有奋斗的目标了。要自学数、理、化,报考煤炭学校。他永远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 二、逆境中张扬个性 (一)强烈的自尊孙少平虽然生活贫困但是有着强烈的自尊。 每次孙少平在学校里吃最差的主食和菜时都是最后来的一个,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使他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取走黑面膜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在目前所处的环境中,他是自卑的,而过分的贫困反而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于是他开始多读书,在书中找回了自己的慰藉,找回自己的尊严。虽然物质上不如别人,但在知识上知道得多。也

7、因这样,他开始在班级中露头脚,全班同学也都刮目相待。同时在班上的另一位女同学尴尬的处境和他竟非常相似,她就是郝红梅,都是这种怕受到同学的嘲笑的想法,所以就不期而遇了。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没有人对她献殷勤,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在他这样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位这样漂亮的姑娘用这样亲切而善意的目光关注他这使得他心理很温暖,他只是懂得了异性之间的微小情感。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感激励,让他在以后的班级的各种实践生活中也变得活跃起来,一跃成为班里的劳动干事,成为劳动干事后,孙少平在劳动上经常照顾郝红梅,但孙少平的徇私终就让班上的跛女子侯玉英发现了,并当场得意揭发了出来。从

8、此,孙少平和红梅之间的情感就这样淡化了,他们之间建立这种感情的根源同病相怜。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也依然提倡自尊、自信,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品质,那就注定了必定走向一条失败的路,孙少平能在人生的低谷中崛起,这与他的这种宝贵的品质分不开。就是由于他具有这种强烈的自尊,成就了他去坚持他的追求。 (二)富于正义感孙少平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由于在家里不堪父亲的逼迫,被愚昧暴力的父亲赶出来揽工。可怜的小姑娘在用工市场无法站稳脚跟,狠心的包头胡永州看中了她的廉价与脆弱,将其领到工地上为工地上的工人做饭,丧心病狂的胡永州强行多次将其蹂躏。胡永州的所作所为让善良的孙少平在一次意外

9、之中发现了,对于老板的行为,他忍无可忍,在知道胡永州的后台是黄原地委副书记高风阁的情况下,仍然想着教训胡永州并且将那可怜的小翠从水深火热之中搭救出来,他和她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亲戚,想搭救她只是出于一个男子汉内心的正义,在伸张正义的同时,没有去多想。由此引出的恶果,因为站在胡永州身后的那人实在太强大。在将包工头痛打一顿之后,孙少平结算了自己和小翠的工资。临行时,将秘书的一百元血汗钱给了小翠,让她远离这个伤心之地,此时的孙少平给予小翠的一百元钱,对孙少平个人或是他贫困的家庭来说,用处很大,这种举措体现了一个顶天立地,富有正义的胸怀,一贫穷的揽工汉,用自己正义的行为,挽救了一棵小草。帮助别人之后,自

10、己面临的将是生活的严峻考验,但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在孙少平这一家庭中,孙玉厚是一家之主,为了不拖累大儿子,毅然决定让孙少安夫妇另立门户。这位有头脑的年轻发家致富后的孙少安并没有忘记在黄原务工的弟弟,他所希望的是砖厂由兄弟俩共同经营,怀着自己的初衷来到黄原,费尽千辛万苦看到的弟弟,却让他吃惊不已,一孔破空洞,一个消瘦的少年,一床破旧的被褥,哥哥的热情相邀,他拒绝了,仍坚持内心的追求,在黄原熬下去,孙少平留在这个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为金钱,在孙少安的砖厂,所赚不会比城里少,他在黄原继续生活下去,始终在贫困的生活中奋斗,是为实现自己的想法,存在于黄原,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顺理成章地成为孙少

11、平在黄原生活下去的理由。 一家人变为两家,生活的担子真正落到孙少平的头上,年迈的父亲,多病的奶奶、妈妈,正在上高中的妹妹,对于这一切,少平并没有畏惧,在黄原揽工的日子里,他拼命干活,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干得更出色,在劳动过程中,主动多干粗活、重活。每月领到的工资,自己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暂时的生活费,其余绝大部分都寄给自己的家人补贴家用,每当寄出钱后,他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作为二十几岁的一位农村青年,这样勇于承担家庭担子,实在难能可贵品质的青年,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具有这种品质的青年。孙少平来到大牙湾煤矿时,班长王世才对他很好,让他感恩在心,班长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矿上留下了惠英和明明这结孤儿寡母,

12、少平常在工作之余常常帮助这个家庭,但这却遭到了他人的闲言闲语。“脚正不怕鞋歪”,他以自己的真诚,博得了大家的尊敬与爱戴。像他这种具有正义感、又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三)敢爱敢恨孙少平在爱情方面是敢爱敢恨的。田晓霞和孙少平,从小素不相识,他们第一次真正的认识是在县文化馆。两个人都爱读书,都参加过故事比赛,又是老乡,所以继续有了交往,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可聊。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带着一丝丝伤感回到双水村,并且幸运地当上了教师。至到孙少平知道晓霞迁至黄原,并考上大学的消息后,他就主动断了联系,他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孙少平失业后首先想到外出闯荡,他来到黄原地区后,他不敢奢望在这个大

13、城市能遇上田晓霞,世界有时真的很大,有一次他们又相遇了,这次相遇他们彼此都显得很激动,这种同学关系又多了一种友谊的成份,他还是和以前那样,快乐地劳动,艰辛地读书。田晓霞喜欢孙少平,她喜欢的是孙少平的不伪装自己,他对苦难有一种坚韧的态度。在田晓霞即将赴省报工作,孙少平即将到大牙湾煤矿工作的时候,他们在古塔山明确了关系,在以后的日子里,田晓霞还亲自到孙少平的煤洞中去体验生活。 一位煤矿工人和省城的一位女记者生活在一起,在本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但孙少平并没有放弃,他敢爱敢恨。他们的这种关系,最后用悲剧结束。在田晓霞牺牲后孙少平的生活失去了半壁支撑,他痛不欲生、伤心欲绝。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当孙少平在田

14、晓霞死去后,独自准时赶到他们相约的那个地点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一次又一次的被感动着,被激荡着。 但坚强的孙少平经过理智的思索,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与勇气,顽强的走上了曲折的生活道路。在经历痛苦的爱情后,再度扬起了生命之帆,勇敢地挑起了师傅与晓霞留给他的重担,领着他的惠英嫂和明明踏上了新的历程。孙少平所历经的苦难,并不是个人的,而是那个时代的,但他面对现实,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念却是永恒。 孙少平挺过来了,他没有向恶运低头、下跪,却更激起了他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他更加坚强、成熟、勇敢了,带领他的采煤一班成为全矿出煤率最高的班组。少平以其出色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荣获“青年突击手”这一殊荣,

15、取得了他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胜利。命运的苦难总是捉弄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孙少平尚未抚平失去田晓霞的心灵创伤,又因救助他人,头部受到重创,其美好品质再度出现在读者面前。脸上水远的疤痕,那是美好心灵的象征,那是顽强生命的“纪念章”。结语: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孙少平这一形象是当时时代的先驱,他是一个敢拼了命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新一代农村青年。他的身上体现了逆境生存原则及人生的意义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我们应该赋予一种永不满足的意义,从而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不平凡的人生。参考文献:马英民“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主流意识探析J 党的文献,2003(06)许庆贺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李志旭试论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和经验D. 华中师范大学.2000. 注释:1 .:平凡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