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7517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与策略【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 善,教育已经从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逐步分 化到社会领域,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教育创新 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的社会性,区域教育是相对 独立的社会组织系统,区域教育创新就是对区域 教育这一社会组织系统的有机构成因素一-区 域教育素质进行提升,通过提升区域教育素质的 策略,推进区域教育创新,提高区域教育的整体 水平。【关键词】区域教育、区域教育素质、区域教育 创新【作者简介】陈旭光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政 法处长、高级教师。(盐城 224001)区域教育创新是教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

2、需求的重 要动力。随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对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必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 求,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的创新与突破在提升区域教育素质的同时,也 必然提升区域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效I 益,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推进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一、确立区域教育创新的理念区域教育创新是指对当地不适应时代要求 的教育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本质的、深刻的变 革,建立区域教育良性发展的机制,一方面,使 教育自身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促 进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这场变 革应当以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理念为先导和基 础.(一)教育创新是对教育

3、本质属性的认识觉 醒教育创新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观的呼唤。 长期 以来,受“一元结构社会”框架的影响,或把教 育归结于上层建筑,或把教育归结于经济基础。 当把教育归结于上层建筑时,教育被认定为具有 “事业”属性,教育活动常常泛政治化,学校培 养的人才成了 “政治产品”。当把教育归结于经济基础时,教育被认定为具有“产业”属性,教 育活动常常被泛经济化,学校培养的人才成了“经济产品”。在现行政策性文件中,教育是全 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在行业分类中,教 育被划入第三产业。在世贸组织条款中,教育属 于服务业。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决定着办什 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兴办教育的目的

4、和途径究竟是什么?为政治服 务或抑为经济服务?是依靠政府或抑依托市 场?显然,传统地将教育单纯的归结于上层建筑 或经济基础都显得过于狭隘。德国学者哈贝马斯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社会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与社会 域,社会则对应的是经济领域和公共领域(社会 领域),现代社会结构则由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和社会领域构成。三大领域没有明显的界限,教 育则更多地应归结于社会领域。在计划经济时 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依托政府组 成一个国家共同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完善,社会开始转型,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逐 渐摆脱国家共同体的强制控制,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分离,家对应的

5、是公共权力领域,即政治领领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逐渐增强。 在我国,随 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教 育作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也逐步开始摆 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教育法第28条第1款关 于学校的权利就表述为:“学校依据章程自主管 理”,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学校办学自 主权的扩大,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探索,民办 教育的兴起,校长队伍职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 的提出,使教育的公共社会属性不断显现。因此,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并由社会性的本质派 生出公益性、自主性、非营利性、正规性、专业 性等特征。教育是区别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 外的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在客观上包含着共同领 域

6、和私人领域两部分,学校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培 养人才,这些人才要为共同领域和私人领域服 务。为共同领域服务则表现为教育的功利性,为 私人领域服务则表面为教育的人本性,教育的功 利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人本 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为个人发展服务。因此,举办 教育也应当由共同领域的力量和个人领域的力 量共同进行。教育的管理也应当按照社会组织管 理原则来管理。换而言之,教育创新就是充分揭 示和实现教育的社会性,在观念上、本质上、体 制上进行变革,使教育组织成为独立的社会组 织,并按社会组织的体制与机制进行运作。既要 走出纯粹行政管理的框架,又要避免落入纯粹商 品化的陷井。(二)教育创新是区域教育

7、发展的重要战略 选择区域教育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系统。区域 教育发展决定于两服力量,一是来自区域教育外 部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直接作用, 一是来自 区域教育内部的内在发展动力。这两股力量与区 域教育素质产生互动,一方面,两股力量作用的 结果促使区域教育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两股 力量的引发又源于区域教育素质本身。换而言 之,有什么样的区域教育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教 育发展动力;同样,有什么样教育发展动力,就 有什么样的区域教育素质。所谓区域教育素质, 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教育本原性因素,主要包括教 育理念、教育体制与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和手段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区域教育素质的 高低直接决定

8、和影响着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区域 教育质量、区域教育效益和区域教育能力,提高 区域教育素质必须优化区域教育的各种本原性 要素,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优化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从而使区域 教育唤发出内在发展动力,进而,在推动一个地 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教育自身发展产生强 大的发展后劲。因此,实施区域教育创新是教育 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三)教育创新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在品质 教育创新不仅是区域教育素质提高的手段, 也是区域教育素质的内在品质。区域教育素质可 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 层面。在物质层面,集中体现为办学条件和教育 投入,一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基础

9、教育、职业教 育、社区教育以及地方高等教育的校舍、装备配 置水平,尤其是现代教育设施的装备水平、人均 计算机的拥有量,12岁以上学生网络学习需求 的满足程度,全区域教育总投入占 GDP的比例 等等,直接映现出一定区域的教育在一定时期的 物质基础。在制度层面,集中体现为教育体制和 机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社会教育制度和 现代继续教育制度是否确立,办学体制、教育管 理体制,教育人事制度是否健康运行,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的局面是否形成,教育管理科学化、规 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水准如何等等,也直接 映现出一定区域内现代教育制度的成熟水平。 在 观念层面:素质教育的观念在本地区是否深入人 心,素质

10、教育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是否真正落 实;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 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 否成为学生的重要的学习模式,科学的评价体系 是否建立;总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 观、评价观是否成为一定区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共识,一个区域的自由精神、民主氛围、宽松环 境、多元视野是否为学生个体生命活力的张扬造 就了广阔的空间。三个层面的发展都是动态的, 正是这三个层面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区域教育 素质的发展。个体的创新和突破带动了整体的提 高和发展,因此,教育创新是区域教育素质的内 在品质。二,推进区域教育创新的三大策略

11、 (一)抓根本:实施体制转换策略教育体制转换的实质是从传统教育制度转 向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是教育创新的关键环节和 关键措施。教育体制转换是教育创新的社会性这 一本质属性决定的。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 的大的背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逐步 从政治、经济领域分化到社会领域,在分化与转 型过程中,区域教育在体制上遭遇了一系列的矛 盾,这些矛盾又集中表现在办学体制、 教育管理 体制和教育人事制度这三个方面。在办学体制方 面,表现之一是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的矛盾, 教 育投入水平严重不足;表现之二是优质教育资源 的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矛

12、盾。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表现之三是区域内 部办学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教育均衡化程度严重 不足。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不 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的分级办学分级 管理的体制已失去昔日的动力效应, 特别是农村 税费改革以后,主要依靠农民办乡村义务教育的 体制已无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矛盾, 导致 教师工资发放、学校危房改造、布局调整、教育 装备更新出现严重困难,在教育人事制度方面, 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好的教师进不来, 留不住,差 的教师下不来,出不去;干好干坏一样,干多干少一样,于与不干一样,计划经济遗风吹之不去, 去之又来。针对区域教育体制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必须 推进区域教育体制

13、创新,从三大体制改革入手, 抓住主要矛盾,牵一发以动全身,在办学体制方 面:围绕“产权明晰、主体多元;搞活两头、提 高中间;管办分离、共同发展”的思路推进办学 体制改革,所谓产权明晰、主体多元,就是要求 基础教育办学主体要逐步明晰和多元化,按“社 会领域”的第三部门属性办教育;所谓搞活两头、 提高中间,就是倡导对基础教育要分类推进, 对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 要放开 搞活,充分依托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对义务教育要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坚持标准化 和均衡化的原则,提高办学条件和水平。所谓管 办分离、共同发展,就是逐步将办教育与管教育 分开,就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个体

14、劳动 者而自己不用做个体劳动者一样,管理教育的主 体不一定要同时充当举办教育的主体,以更加有 利于公办和民办教育之间的平等竞争。 通过办学 体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 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多 种办学形式共存的办学体制。在管理体制方面:围绕“理顺关系、明确职 责;依法治教、自主管理;强化服务、以生为本” 的思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所谓理顺关系、 明确职责,就是要求中央、省、市、县、乡等各 级政府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管理 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当前,主要是要逐步完善基 础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所谓依法治 教、自主管理,是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

15、 关系而言,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方 式,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进行管理, 从以往 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向制定规划、政策指导、信息 引导、教育拨款、督导评估为主要方式的宏观, 管理,使学校成为真正独立的办学法人, 真正拥 有办学自主权。所谓强化服务、以生为本主要是 就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 本,管理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通过管理体 制的创新。在区域教育的宏观层面,建立“地方 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微观层面,建立“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管 理体制。在教育人事制度方面,围绕“市场调控、政 府监督;平等竞争,双向选择;经费包干、绩效 挂钩”的思路,推进

16、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所谓市 场调控、政府监督,是指逐步改革由教育行政部 门调动,管理教师的方式,实现教育系统人才资 源配置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方式的转变; 教育 系统人事管理由行政管理向契约管理的转变。 所 谓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是指学校建立教职工与 学校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 选择,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所谓经费包干、绩 效挂钩,是指单位实行年度工资,总额动态包干 制度,教育部门会同编制部门核定编制后,包干 使用,在单位内部实行自主分配、薪金浮动、按 岗定薪、以绩定金、岗动薪变、兼职兼薪、拉开 档次、工效挂钩。通过教育人事制度的创新,逐 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 升能障、变行政管理为契约管理”的区域教育人 事管理新格局。在体制创新的基础,推进区域教 育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 学效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制度。(二)抓环节:实施项目推进策略项目推进是按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