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74655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和运用常见考点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 语言表达和运用 常见考点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2.(2012新课标全国)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_答案(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

2、。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自选话题,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2012重庆)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_,_。答案(示例)高温桑拿就变成了云雾亲吻礁石就变成了浪花解析本题从排比、拟人修辞方面考查仿写句子。题目要求(“运用比拟”和“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非常明确。横线前面的两个句子运用比拟手法从水的姿态入手,解说了水的可变性。仿写的两个句子也应该对水的可变性从另外的方面或角度(如水的“三态”,水花、水滴

3、等)进行解说。注意,冒号前面的内容是引领后面各分句的总括句。4.(2012湖北)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答:_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

4、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1.考试说明关于“修辞方法”考点的要求是什么?答案(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2)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辨明优劣。2.高考关于修辞方法的命题特点是什么?答案从来不单独设题考查,而是把它融入扩展、仿写、生动等语言表达考点中考查。3.高考仿写题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仿写题是高考语言表达中文学味最浓的题型,它文采斐然、语气沸然、寄寓哲思、贴近生活,是高考语言表达的主考点之一。仿写题命题基本稳定,要么是命题式仿写,要么是嵌入式仿写,无论哪种题型,都与句式、修

5、辞、连贯紧紧相连。广东卷近年来并没有考查仿写,但是因为仿写的重要地位,备考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一、掌握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一)九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识1.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

6、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答:_答案暗喻明喻借代拟人拟物2.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A.反复反衬拟人夸张B.双关反衬双关拟人C.双关拟人比喻比喻D.反复反衬拟人比喻答案B 解析“打”兼有“打交道”与“打印”双重含义,语义双关。中的“缺点”实乃褒赞之辞,正话反说之意。中的“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用拟

7、人手法。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

8、国忧民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C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侧重的都是相似性,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知识储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构成必需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

9、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拟人,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对事物的强烈感情,能引起共鸣。3.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2)种类。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形象代本体,部分代整体,材料代本体。(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

10、,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方法。(2)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5.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

11、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6.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2)种类。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7.反复(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2)种类: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

12、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8.设问(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2)种类。自问自答,问而不答。(3)作用。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文中,承上启下。9.反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2)种类。问而无答的反问,问而有答的反问。(3)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二)几种易混修辞方法的区别1.借喻与借代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借代)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比喻)

13、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借代、比喻)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知识储备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是: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2.对偶与对比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对比)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对偶)横眉冷对千

14、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知识储备(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方法的兼格现象。3.比喻与比拟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比喻)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拟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比喻)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知识储备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