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们村第一个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74454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我们村第一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是我们村第一个 小时候住在豫北一个乡村,黄昏吃饭时候喜爱听广播,听说岳、隋唐演义、三国、三侠五义等。那时候喜爱两种人,一个是能打的,如杨再兴、高宠、陆文龙、李元霸,一个是能骂的,如翻江鼠蒋平、细脖大头鬼房书安、卖耙子的程咬金等,尤其后一个,翻动三寸不烂之舌,把死人说活又把活人说死。能打的死的全部早,白玉堂、杨再兴、罗成、高宠、李元霸哪个不是死于非命,而能骂的全部长命百岁。这种评书的源头,就是古代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因此,相信我的先辈们对吵架这事喜闻乐道,而我的乡亲们吵起架来,也有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底蕴,她们是北方平原上的语言大师。农村人吵架的时候,通常会在两件事上欺侮对方,一个是当了对手的父系

2、长辈,从血统上羞辱了对手,另一个是占有或欺侮了对手的母系长辈。第一个比如,我们小孩子吵架的时候,会骂“我是你爹”,“你是我的巧外甥”,小孩会反击说“我是你爷爷,是你老爷爷”,第二种不用举例。反而极少对对手本人进行攻击,因为个人是无足轻重的。这是因为农村社会,还残留着一点点宗族的文化传统,还剩一点古代纲常伦理的影子,成为对方的直系长辈,意味着对对方地位和尊严的摧毁。也怪哉了,在我的儿时记忆里,在村里吵架最凶的,打架最狠的,往往是弟兄或父子。有个儿子曾一铁锹拍在她娘的腰上,铁锹把全部折了。在古代这是大逆不道。村里有宗祠,受欺负了能够去哭诉,找本村士绅和长辈去说理,那个不孝儿子可能会被打个半死。因此

3、乡村道德体系的解体,已经足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个过程现在还在继续。长大后居住在京城,天子脚下,皇城根边,吵架自不会像我们村那么野,北京是文骂的大本营,老北京人骂街就像说对口相声,相当出色。有一次也是坐公交,车到东三环劲松,一位女乘客和女售票员发生了口角,女乘客一直骂个不停,女售票员忽然对司机说:“大哥,我们怎么开到动物园了?”司机很配合地回了句:“没有啊,你说什么呢?”女售票员微笑着说,“没在动物园啊?那我怎么一直听着驴叫呢?”全车乘客哄堂大笑,女乘客马上熄火。这么出色文雅的骂街是我平生仅见,也让我对北京的售票员特有好感,人家就是大气。吵架是一门语言艺术,跟二人转、相声、小品一样,这些全部是北

4、方人的绝活儿,没南方人什么事,尤其二人转和相声,那种拐着弯以当他人老舅为乐的穷快乐,就是老时候街头吵架的翻版。我在南方的城市里,极少见到吵架的。伴随时代的进步,这门手艺在北方也逐步不景气了,原因在于,跟拿刀砍相比,吵架实在是一门太过文明的活动。有时候你真不敢跟陌生人拌嘴,因为你不知道她们的耐心能连续几秒,每个人全部像个炮仗,还是手里拿着就炸那种。现在没人说理了,你跟她讲道理她拆你家房子,你去找地方说理她拆你家房子,你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她还是拆你家房子,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对话、协商还有什么用呢?因此我有时候会思念吵架,尤其耳闻那么多医生被患者一言不发举刀就捅的消息,发觉吵架已经成了文明和有文化的

5、行为。到了这个程度,这个社会就已经病入膏肓了。离开北京以后,闲居在苏格兰,在爱丁堡这个街头艺术之全部,我历来没见过一起街头吵架的,连个磨牙的全部没有。离你还有两丈远就“sorry”个不停,下飞机时你只要坐着不动,她们就平静地在你身后站着,逛超市上公交不排队她们就不敢上,礼数周全得让你发疯。假如非要找一件吵架,我倒亲历过一次,那次是我挑事。有一次,给我国杂志写一个稿子,有关苏格兰独立问题的,我为了做一个小调查,就向女儿的足球俱乐部信箱发了封小调查,接收者是女儿队友的家长,并向她们先道了个歉,说这么可能不礼貌,假如不愿回复请不要理会。很快有回信了,一个家长写道:“这是一个足球论坛,搞这么的事情是很

6、不适宜的。”那封回信是公开的,全部的家长全部能收到,看到信我心里一凉,看来果然犯了禁忌,苏格兰人民很不友好嘛。正要写信道歉,发觉已经吵起来了,几位孩子的家长开始严厉批判那个埋怨的家长,说她说的话简直是垃圾,很不礼貌,要求她道歉。眼看掐起来了,让我这个初来乍到者压力很大,苏格兰哥们果然是威廉华莱士那种范儿,性格比较鲜明。这时一位家长私底下写信来抚慰,说“期望她们的吵架不会给你带来压力,无所谓的事,别在意。”最终一封信是那个埋怨的家长写的,她私下说道:“为我刚才说的话抱歉,真是不好意思,工作了一周了,压力有点大”一个小小的网络空间,随便一二十人的小群落,竟然就有说理的地方,就有公共舆论,有多种理性探讨,有声讨的,有主持协商的,有抚慰受害者的,而且舆论压力还迫使那位老兄低头道歉。这让我受到很大震撼,不要小看一次吵架,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跟她们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一样是吵架,充斥着多种恶战的微博,和这个小小的论坛之间,就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我很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