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的主要围和根本要求,,主要围:主要考核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局部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文史根底常识、公文与论文写作知识、自然科技常识、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省情概况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容根本要求:重点考察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局部法律知识、文史根底常识与公文和论文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省情概况及时事政治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应试者对考核容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识记能力,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人员,优化事业单位人员构造,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提升事业单位效劳能力,促进我省社会事业的开展公共科目笔试形式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原理,,〔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考核知识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开展,,2.识记与理解,,〔1〕哲学的概念,,〔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和本质特征,,〔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意义,,〔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辩证唯物主义,,1.考核知识点,,物质和意识,,普遍联系和永恒开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畴,,实践与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2.识记与理解,,〔1〕列宁的“物质〞定义,,〔2〕物质的固有属性,,〔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4〕时间和空间,,〔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6〕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8〕对立统一规律,,〔9〕质量互变规律,,〔10〕否认之否认规律,,〔1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4〕因与外因,,〔15〕原因和结果,,〔16〕容和形式,,〔17〕现象和本质,,〔18〕可能性和现实性,,〔19〕必然性和偶然性,,〔20〕实践的定义、根本特点和根本形式,,〔21〕认识的本质,,〔2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3〕认识开展过程的两次飞跃,,〔24〕认识运动的规律,,〔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6〕真理的属性,,〔27〕真理和谬误,,〔2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历史唯物主义,,1.考核知识点,,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与社会革命,,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开展中的作用,,2.识记与理解,,〔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3〕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4〕生产力,,〔5〕生产关系,,〔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7〕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根底,,〔9〕上层建筑,,〔10〕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11〕上层建筑适合经济根底状况的规律,,〔12〕阶级的起源和阶级对立的实质,,〔13〕阶级斗争,,〔14〕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15〕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出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二、 二、思想概论,,1.考核知识点,,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思想的历史地位,,新主义革命理论,,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根本纲领,,新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根本经历,,新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道路,,2.识记与理解,,〔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2〕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容,,〔3〕新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权,,〔4〕新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5〕新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6〕新主义革命的道路,,〔7〕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8〕新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9〕人民专政的理论,,〔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实立,,〔1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14〕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15〕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开展战略,,〔16〕人民军队建立的理论,,〔17〕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18〕政策和策略的理论,,〔19〕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20〕党的群众路线,,〔21〕党的建立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理论,,1.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纲领,,改革与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法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国两制〞设想与祖国统一,,2.识记与理解,,〔1〕理论的形成和开展,,〔2〕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3〕理论的历史地位,,〔4〕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开展战略,,〔10〕“三个有利于〞标准,,〔11〕科教兴国战略,,〔12〕区域经济协调开展,,〔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15〕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容,,〔16〕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容,,〔17〕四项根本原则的主要容,,〔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方针目标和主要容,,〔19〕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20〕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一国两制〞科学设想的意义,,〔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考核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2.识记与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与根本要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3〕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4〕坚持体制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6〕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8〕宏观调控的作用和重要意义,,〔9〕社会保障体系建立,,〔10〕扩大需的目的和重要性,,〔11〕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2〕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3〕党的建立新的伟大工程,,〔三〕科学开展观,,1.考核知识点,,科学开展观提出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科学开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开展观的涵和根本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识记与理解,,〔1〕科学开展观的主要容,,〔2〕科学开展观的第一要义,,〔3〕科学开展观的核心立场,,〔4〕科学开展观的根本方法,,〔5〕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6〕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7〕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8〕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和原则,,〔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针,,〔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全面提高党的建立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四、法学,,〔一〕法理学,,1.考核知识点,,法的概述,,法律的起源、本质和功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的制定,,法的实施,,2.识记与理解,,〔1〕法的概念,,〔2〕法的本质,,〔3〕法的特征,,〔4〕法的分类,,〔5〕法与经济的关系,,〔6〕法与政治的关系,,〔7〕法与政策的关系,,〔8〕法与道德的关系,,〔9〕社会主义的概念,,〔10〕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11〕依法治国的含义,,〔12〕我国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则,,〔13〕我国法的制定权限与程序,,〔14〕及其责任,,〔15〕法的实施与监视,,〔二〕宪法,,1.考核知识点,,宪法概述,,宪法产生、开展,,宪法的实施,,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及根本制度,,公民的根本权利和根本义务,,2.识记与理解,,〔1〕宪法的概念与主要特征,,〔2〕国家性质的概念,,〔3〕国家形式的概念与分类,,〔4〕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5〕我国的国家机构,,〔6〕我国宪法的根本制度,,〔7〕政党制度,,〔8〕选举制度,,〔9〕经济制度,,〔10〕文化制度,,〔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特别行政区的概念,,〔13〕公民概念,,〔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三〕刑法,,1.考核知识点,,刑法概述,,犯罪的概念,,刑罚的种类,,2.识记与理解,,〔1〕刑法的概念、分类与根本原则,,〔2〕刑法的适用围,,〔3〕犯罪的概念与特征,,〔4〕犯罪构成的概念,,〔5〕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6〕共同犯罪的概念,,〔7〕单位犯罪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8〕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9〕紧急避险的概念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10〕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11〕刑罚的种类,,〔12〕量刑,,〔13〕累犯,,〔14〕自首,,〔15〕立功,,〔16〕数罪并罚,,〔17〕缓刑,,〔18〕减刑,,〔19〕假释,,〔20〕追诉时效,,〔21〕危害国家平安罪,,〔22〕危害公共平安罪,,〔2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权利罪,,〔25〕侵犯财产罪,,〔2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7〕危害国防利益罪,,〔28〕贪污贿赂罪,,〔29〕渎职罪,,〔30〕军人违反职责罪,,〔四〕民法,,1.考核知识点,,民法概述,,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2.识记与理解,,〔1〕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2〕民法的根本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构成,,〔4〕自然人的概念,,〔5〕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6〕法人的概念,,〔7〕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8〕民事法律行为,,〔9〕口头形式,,〔10〕书面形式,,〔11〕推定形式,,〔12〕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13〕委托代理,,〔14〕法定代理,,〔15〕指定代理,,〔16〕民事权利的概念,,〔17〕民事权利保护的含义,,〔18〕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19〕财产所有权的主要类型,,〔20〕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21〕财产共有权,,〔22〕财产继承权,,〔23〕债的概念和特征,,〔24〕债的发生、担保与消灭,,〔25〕人身权的概念与法律保护,,〔26〕知识产权的概念与容,,〔27〕民事义务的概念与分类,,〔28〕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29〕民事责任的分类与方式,,〔30〕诉讼时效的概念与种类,,〔31〕诉讼时效的开场、中止、中断和延长,,五、职业道德,,〔一〕职业与职业道德,,1.考核知识点,,职业的含义,,道德的涵,,职业道德的涵、特点,,2.识记与理解,,〔1〕职业态度,,〔2〕道德的功能,,〔3〕职业道德的特点,,〔4〕职业道德的意义与功用,,〔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1.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2.识记与理解,,〔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概念,,〔2〕道德规与法律规的区别,,〔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规,,〔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的核心与原则,,〔5〕倡导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根本规,,1.考核知识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根本规的意义,,重点事业单位职业道德根本规,,2.识记与理解,,〔1〕教师职业道德根本规,,〔2〕新闻职业道德根本规,,〔3〕医务行业职业道德根本规,,〔4〕科研行业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