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73835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通江学校:左一斌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因此

2、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

3、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能力与方法1、搜集孙中山革命活动相关的资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掌握收集史料,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2、通过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内容的分析,培学生掌握论从史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3、通过课前小热身,使学生培养起自学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4、

4、通过提炼教材,使学生学会历史的基本概括规纳的能力5、通过资料分析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加强对事物本质的挖掘能力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众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搜集孙中山的生平资料及图片,学习孙中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辛亥革命及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学习革命先辈们勇于探索,立志奋斗,不的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课

5、前准备:教师准备:设计导学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孙中山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革命活动。预习教科书,完成导学案“课前小热身”。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引导。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师:今年国庆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生:略多媒体播放国庆60周年阅年式的精彩片段,生谈观生感。师:有没有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骄傲。回答(略)通过这次阅兵式可以看出中国的确是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学了历史就知道,100多年前的中国是不是这个样子?生回答(略)那时的中国多灾多难,充满了耻辱和艰辛。下面就让我们从现实走近历史,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现

6、实中取材,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与旧中国形成强烈对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体会中国的发展强大来之不易。(二)、链接旧知识,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发动过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生:列举近代以来的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结果和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所做的斗争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生:归纳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失败,说明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斗争,回顾维新变法失败的教训,斗争必须由改良走向革命,)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7、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装进行斗争,并于98年前的今天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三)、课前小热身:学生小组交流课前预习的学习内容。了解本课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知识点。设计意图:课前了解线索和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重难点问题和重要知识的理解落实。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课堂进行时新课解析1、小组交流: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此做了哪些

8、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分别从组织准备,思想理论准备,军事准备三个方面在小组间交流。师强调同盟会,三民主义等重要知识的过手和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本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落实重要知识点在学案上。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背景资料的介绍。2、材料分析三民主义出示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和三民主义的内容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这两段材料,分析出它们之产的联系。并评一评三民主义。学生记住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设计意图;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资料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引用历史资料,以及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师过渡:在三民主

9、义的思想指导下,一大批革命志士投身于反清的武装斗争中,举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革命的继续发展。不久,一场规模壮大的武装起义在武昌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的武昌起义。3、学生观看视频武昌起义片段,结合课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相关情况。完成导学案的填空,通过观察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图说说起义的影响。生:通过图片说出起义得到了全国很多省份的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师过渡:接学生回答,武昌起义使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中国社会也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4、合作交流,探讨武昌起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四件大事。学生在小组

10、内交流合作,概括出这四件大事:(1、中华民国的成立。2、清朝统治被推翻,3、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学生通过课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掌握公元与民国换算的方法。了解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的实事。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一个完整地认识,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从繁杂的零碎的知识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师过渡: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一方面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

11、命失败了”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5、议一议:阅读材料,并在小组间讨论,根据材料评价辛亥革命。师交流评价历史事物的一般方法:性质+积极影响(历史功绩)+消极影响(局限性)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出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历史功绩有哪些,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交流后做出回答,教师要适当地引导,与学生互动,交流,从而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通过资料分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6、各所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说说理由。生结合辛亥革

12、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师;要看一场革命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革命的目的实现了没有,辛亥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就是要推翻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政治的民主化。那么从革命的最终结局来看,这个目的是没有完成的。所以它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师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的。并在教师的总结中得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师过渡: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在推进中国近代化

13、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日上对它的评价。(生齐读)师;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从革命本身来说它失败了,但是从它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来看它也是成功的,这是为什么?历史启示,师引导下联系现实使学生理解:顺应历史潮流,世界潮流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文的升华部分,是对辛亥革命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所以教师占主导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师生间的交流使本课的内容有一个质的提高,也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7、课堂小结:生齐读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辛亥革命意义

14、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帝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设计意图: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小结本课重点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理解,记忆,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五)课后谈收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辛亥革命中涌现出了很多革命志士,革命英雄,它们舍生取已,为国家呼号奔走,以天下兴亡为已任,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尤其是辛革命的发起人,领导人孙中山,更是把自己的一 生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所以中国人称他为“国父”。生:阅读鲁迅和江泽民对他的评价:(略)师补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活动,思考: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众多的志士仁人们为国家赴汤蹈火,舍生

15、取义。那么,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报效祖国?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后大练兵记一记:小组间交流答案,并迅速记忆。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4、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5、辛亥革命爆发于( )6、中华是国成立于( )7、清朝统治结束于(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是会,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兴中会宣言材料二(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同盟会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口号是谁?(2)材料二是在何是、何地宣读通过的?(3)此后人们把材料作了怎样的阐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