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73778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和适应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与适应性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今年秋季开学,我们小一班的幼儿全是新生,小朋友由家庭来到幼儿园,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然而,小朋友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小朋友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这些现象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要让新生迅速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些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我针对新生入园焦虑

2、的各种现象设计一些活动. 案例一:我班幼儿李彦熹是典型的爱哭闹 “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妈妈不要我了”。这是我班李彦熹小朋友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刚来幼儿园李彦熹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可李彦熹在早晨来园时不停地哭闹,她象膏药一样粘着妈妈,离开妈妈后就要阿姨抱,或者一直站在那里左右摇晃身体,时不时的前后摆动小手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吵着要老师打电话。“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老师,打电话”。她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李彦熹又开始哭闹了,不肯吃饭, 到了午睡的时间,李彦熹不愿意入睡,

3、说妈妈要来接我。 案例二:我班的舒博小朋友是典型的性格内向 舒博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单。第二天哭得没有那么厉害了,但是还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不去与别的小朋友玩。第三天我发现有人在看他时,他就会移开目光或低下头,性格很内向。 案例一中:李彦熹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李彦熹在家的时候,主要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也很少跟别的伙伴在外面玩耍,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要妈妈抱着睡。所以当她进了幼儿园,离开了熟

4、悉的家人后,并没有转移依恋的目标。经过调查,我和配班老师认为:在李彦熹的焦虑中,妈妈的态度是关键。 我们采起了一些措施 1、我们给她妈妈做工作:请李彦熹的妈妈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李彦熹。早上送孩子入园后,马上我们要求李彦熹妈妈离开,而且不要在窗户外面偷看。要求妈妈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告诉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把幼儿园的有趣的事讲给孩子听。带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观,看看幼儿园里漂亮好玩的玩具,多熟悉环境和教师,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2、老师做的工作:从每天抱在手里过渡到每天只在来园和离园时抱一抱,在一日活动中

5、允许孩子牵着我的衣角,跟着我。在游戏活动中,从我陪在她身边玩过渡到我在她视线范围之内,她能与同伴一起玩。 活动后的效果: 从不愿意来园到现在能离开妈妈的怀抱,让妈妈早点来接。从一整天跟着老师左右摆动身体要老师打电话,到现在可以在老师的视线里活动,从不愿入睡到现在能自己去睡觉了,从不要吃饭到愿意自己动手吃饭。在李彦熹妈妈的配合下,我们看到了她的进步。 反思: 安全的依恋,和孩子在活动中有逐渐建立安全感,使她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智力发育。在成人后对是否对人人信赖、是否自我信任,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决定在于老师和家长间的配合。因

6、为我们是孩子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港湾。 案例二中:舒博是个较为内向的孩子,一时间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对陌生的环境,他感到害怕,不敢主动去接触周边环境。 我们采起一些措施: 1、和蔼的态度,宽松的环境。舒博是个较为内向腼腆的幼儿,我们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他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每天来了都对他笑一笑,拉一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每天主动找他聊聊天,说说幼儿园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老师喜欢他。后来,舒博看到我在关注他时,也能对着我露出腼腆的笑容,偶尔也能对我说上那么几句话了。 2、注重同伴的快乐感染力。我特意在舒博的座位旁安排几个小朋友,他们是性格开

7、朗的小伙伴。有时他们在开玩笑,舒博在一旁也会看着他们玩游戏,静静地笑,后来有时也会插上简短的几句。我觉得让别的小朋友去感染他,使他开心,让他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3、发现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在操作活动时,我发现舒博能用雪花片拼出好看的花朵,立刻在全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在入厕过程中,我发现舒博能自己把裤子脱下来,而其他小朋友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我找到了他的闪光点,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他。 活动后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舒博现在来幼儿园时,他的情绪很愉快,有时笑着跟老师说早上好,也不怕与别人的目光交流了,高兴时还偷偷对我们微笑,有时还静静地依偎在我身边,性格真的开

8、朗多了。 反思: 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是生活在两种环境里,幼儿适应幼儿园和与人沟通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注重,那孩子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这也给老师培养幼儿这些方面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正如新纲要所说的,幼儿成长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家园之间的配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 孩子的各种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要引起重视,为了能让他们迅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就请放开双手,实现家园共育,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吧!因为你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