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7298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 培养作者:日期: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珠海市香洲七小邬文娟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是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拟就“在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的作用等 方面都作了明确的阐述。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 行数学教学改革、搞好数学教学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努力促进自身 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从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重书

2、本知识轻实践应用,转变到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落实到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新的教学观 念中,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 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教学工

3、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 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另外, 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 创造过程。新的课程呼唤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时代也将造就大批创造型的教师。二、营造和谐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才会更 加活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敢

4、 于发言,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去,从而发 挥创造潜能。这样一种良性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 自由”的情感。由于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意识。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表现 在人格平等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在学术面前师生平等。在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人格上师生平等方面,很多老师都能够做到。但是在学术 平等方面,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有一些老师由于受到“师道尊严”观念的 影响,对学生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很难放下架子“

5、蹲下来”与学生平 等交流。有的老师在知识传授方面出现失误之后,采取的是掩饰过关的办法,他 们羞于向学生正面公开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真理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不 可能万能。在学生面前竭力维持“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形象,不仅没有必要, 而且对于破除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惰性极为有害。教师的头脑中如果没有 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是不可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女口,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我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 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都象课本上一样沿着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个学生却争议说:“这种方法不带有普遍性,我在圆柱的两底面周长 各任取一点,连接这两点作直

6、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立即表扬了这 位同学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同学也情绪高涨。这时 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孩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圆柱展开后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这时我马上顺水推舟,接着问:“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 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习活动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最后, 孩子们通过讨论又发现,无论展开后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 于底面周长X高,殊途同归。学生不拘泥于书本,这不正是求异创新的表现吗? 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 想法和观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想法

7、和观点,哪怕是简单幼稚 的,也不能不屑一顾,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尤其是对于学生具有创新思 维特征的见解,哪怕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加以否定,而应该 用欣喜的心情去扶植其中所包含的创新精神的幼苗。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主 要表现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不一定”。三、鼓励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为 求异思维往往产生新奇、独特的见解,这种思维方式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不受 传统知识的约束,敢于打破固定模式,从而形成新思路、新见解。教师在教学中 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通

8、性,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从不同角度 分析理解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求异思维意识如同稚嫩的幼苗,是 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很容易因为教育者的不当操作而夭折。教师既有激发学生求 异思维意识的力量,也有压抑学生求异思维意识的力量,而压抑比激发要容易得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 小心翼翼的善待学生求异思维意识的萌芽,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求异思维的成果。当某个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和想法时,如果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仅可以增强 他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而且往往会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进而造成 热烈讨论的气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偏离教师预先设计或期盼

9、的轨道 时,不要强制把学生的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 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强大 的内驱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如果教师给予轻 率的否定、责备甚至是惩罚,必然会增加学生的挫折感,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 创造的兴趣。求异思维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鼓励学生勇于 质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可能引发求变的欲望。善于质疑不仅仅是一种可 贵的学习品质,更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品质。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不仅是主动学习 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一种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为学生质

10、疑留下空间,哪怕是学生提出离奇的问题,也不要轻易的加以否定。当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最好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分析、共同讨论,这是比直接 的肯定与表扬更高的鼓励艺术。为了使学生求异思维意识的幼苗得以不断生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 不断得提供必要的求异思维线索。学生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 知识背景的限制,很可能会停滞不前,或者遭遇到挫折,使得创造动机或兴趣下 降。这时候教师必须提供一些线索,适度地辅导学生去探讨问题的关键,帮助他 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坚持对知识再发现、再创造 的探索或学习,促使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所传授的

11、知识,而是 主动的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 充分注意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采取有效的策 略进行独立地探索,在自己的基础上创新。有些老师总是担心在课堂上中止教学来处理学生提出的与教学设想不一致的 观点或“胡思乱想”,会影响教学进度。即使听到了学生的心声,也是敷衍了事, 快快收场。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而是以转移话题的形式阻断了学生想 说的欲望。正是这种担心,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中逐渐消失殆尽。如 果换一个角度,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样既能体现出教师对 学生的尊重,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何乐而

12、不为呢?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每组同学将老师发给 你们的礼品(礼品是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上画出小朋友们喜欢的各 种水果、蔬菜、鲜花、文具、玩具等)拿出来,按各自的想法将这些礼品分类。 结果有按种类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用途分的,有按形状分的,各种不同的 分类方法都呈现出来了。这时,一个平常不爱说话的小强站起来小声地说:“老师, 我的分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当时大家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他,于是,我就叫他上 讲台来分一分,看到他的分法,有的小朋友在悄悄的讨论,有的在发笑。我也觉 得无厘头,但没有立刻做出评价,只是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说;“别人都把用途相同的

13、分在一起,而我是把用途不同的分在一起。原来,他是在找与别 人不同的分类方法,想来想去,想到了这样的分类方法。其实,小强的这样一种分类方法也是具有其独特价值的。它可以弄清楚:如果把不同种类的礼品组合成一份,总共可以组合成多少份。在现实生活中,不是 经常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吗?他这种独特的创新思维思维方式不得不让我钦佩, 对小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喝彩。如果当时我不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就武断地给予否定评价,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将会受到多大的委屈啊!他的创新思维火花不就被老师活生生地浇灭了吗?四、着力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原信息中生成不同方向的新信息

14、,在教学中表现为同一 信息来源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输出,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个途径, 不局限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其主要功能是求异创新。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 要训练学生自由联想,迅速反应,随机应变,举一反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 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学习的迁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 题,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一个方面。要做一件事情,观念必然先行,方法总是第二位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意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老师 都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考

15、虑与本问题相关的各种因素。对同一道题 目,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女口,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前进自行车厂原计划30 天生产自行车2400辆,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 25%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多数 学生列式为:2400+ 2400+ 30X( 1+25%=24 (天)。有的学生则用简捷德算法列式为:1+ 1 + 30X( 1+25%=24 (天)。我及时地给予肯定,并表扬这种算法的学生勇于冲破解应用题必须用上每一个已知条件的常规,能大胆地联想工程问题的思 考方法,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这时我又启发学生“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 25%就是实际每天

16、比计划多1/4。这时你能找出实际每天生产和原计划每天生产 的份数吗?学生很快分析出:实际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效率=5: 4,根据这个等式联想到比例式:1/X: 1/30=5 : 4。有的孩子受“实际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效率 =5: 4的启发,又联想到,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4:5,于是又列出比例式:X: 30=4: 5。这是有的学生又由“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4: 5”,联想得出:实际生产的时间是原计划的4/5,因此可以列式为30X 4/5。以上几种解法,学生充分运用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通过多种方法列式,使 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必然增强。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所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课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具体的、行之 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做到持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