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72918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 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1中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完美性格的基石当有人表扬小梅梅是个善良,诚实的好孩子,好学生,夸奖她待人热情,彬彬有礼时,小梅梅都会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这时,她就会想到父亲,母亲言传身教的示范,以身作则的教诲,潜移默化的影响。梅梅她把父亲,母亲教的待人接物处世的家训称为黄金规则。她说,黄金规则是爸妈生活中最重要的准则。他们让我清楚地知道,黄金规则是建立完美性格的基石。数十年的记忆一齐涌现在脑海中。朦胧中,时间会变得模糊,然而那些优秀的思想却仍然清晰如初,感觉真切。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天,四岁的小梅梅与邻居三岁的小园园之间发生了一场小纠纷。小园园

2、顽皮地抓起了小梅梅喜欢的一只小鸡,不懂事的小园园掐着小鸡的脖子,小鸡难受地叫着。小梅梅一看,着急地大叫:不许伤害我的小鸡,放下它!偏不!小园园回过头,顽皮地回答。园园,放下我的小鸡,不然,你会后悔的!梅梅哭喊着。这边,小园园就是不放下小鸡。那边,小梅梅急得直跺脚,说:你等着,看我收拾你。小梅梅冲进妈妈房间,找到一枚缝衣针,拿了针,就冲到小园园身边。她瞪着眼睛再次警告小园园:放下我的小鸡,园园,要不我就要用针扎你。见小园园就是不放下心爱的小鸡,小梅梅真的就用缝衣针扎向小园园的右胳膊。小园园终于放下了小鸡,哭着,喊着跑回家,一边跑,还一边用手捏着被缝衣针扎伤的小胳膊。小梅梅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用桃

3、树枝狠狠地抽打了小梅梅。妈妈是想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法让小梅梅明白,伤害他人的行为是错误的,以皮肉之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伤害他人。妈妈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过份,不近情理,太严厉了,可小梅梅牢记着的是我错了。因为妈妈抽打小梅梅后又对小梅梅说:你用缝衣针扎园园,她会伤得很重呢!梅梅,即使别人做错了事,你也应该尊重他,而不能伤害他。妈妈说:我会告诉你爸爸的。我从没闯过这么大的祸,也没想到会让爸爸为此特别难过。梅梅回忆到这里,仍然心里难过。后来,爸爸是这样教育小梅梅的。小梅梅坐在爸爸身边,爸爸手里拿着缝衣针说:梅梅,你摸摸这根针的针尖,你就知道它有多尖利,来,轻轻摸一下,小心点。小梅梅

4、摇着头说不,又哭起来说:会痛的,爸爸。爸爸接着说:你不能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两个错误永远不能制造出一个正确。爸爸说:如果我错了,别人也同样地错误待我,我会高兴吗 如果你不乐意别人这样对你,你就不应该这样对人。爸爸,妈妈教给我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完美性格的建立,他们教我要宽以待人。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小梅梅成长成大梅梅了,却小能忘记爸妈的教诲。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2中学生喜欢交朋友,珍惜与同学结下的友谊.当同学们的友谊受到伤害时,他们内心难过;当同学的友谊破裂时,他们的内心难以平静.维系友谊,同学们都要很关心,又要很用心.在正常

5、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时会传播一些小道消息,这正是某个同学的隐私;有的同学会给别人取外号,嘲弄某个同学的缺陷;有的同学处于困难之中,想得到帮助,却无人伸手.抛开事件本身的是非不论,这至少反映了某些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象兄弟情意那样坚固牢靠,维系友谊也是掉以轻心.泄密,嘲笑,有求无应,是友谊的三个敌人,是破坏友谊的三项不妥行为,是伤害性友谊的三种特征.没有什么比泄露某个人的隐私更伤人心的了.当你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个人秘密时,你可要为他保密,因为这些琐事都是人家的个人隐私呀.如果万一你有意无意地泄密了,把别人的秘密在外面乱说一通,这是很伤人心,很伤同学友谊的.特别是你的同学要求你为他保密,因为涉

6、及到的是敏感话题.而你告诉了别人这些事情,显然是不尊重同学友谊,是会失去同学信任的.现在交朋友,要弄清楚对方是否能为你保密.可以向他声明,希望我讲的话你不要外传.当然,如不是需要保密的事,你的朋友告诉了别人,可以不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所谓嘲笑,就是用言语笑话对方.你的朋友正在努力减肥,而你却嘲笑他臭美;你的朋友身体上有某些缺陷,而你却时不时嘲弄他以取乐.同样,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一些让朋友感到不自在的逸事也是嘲讽,讥笑,也是不妥的.友谊建立在同学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很重要.人们可以对别人的议论,行为特不同的意见,但是要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绝不能嘲笑,诋毁.否则,他就会问:你

7、公开取笑或侮辱自己的朋友,目的何在 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可能问题不大;次数一多,必然伤害友谊.友谊最基本的承诺便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陪伴,特别是在一方遇到困难,陷于困境时.当你遇到问题或者伤心的时候,朋友却不来帮助,支持你,不来陪伴你.你就会认为,我们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有了麻烦.就是说,当你的朋友需要你帮助,陪伴的时候,你得尽量赶到.当然,有时你也不能太介意,因为你的朋友可能正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或者离得较远,一时难以赶到而不能陪伴你.但如果他总是有求无应,总是借故推托,敷衍,说明他并没有在分享你的感受和给予支持方面,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倘若你总是麻烦对方,叫对方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关

8、系也会不平衡.总之,大嘴巴四处泄密,对朋友总是指指点点嘲笑,讽刺,急需要他帮助时不出现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可能是说明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不是那样真挚和忠实.中学生需要建立的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纯洁同学友谊,并珍惜这种友谊,热心维系这种友谊.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3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

9、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

10、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

11、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

12、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4知足与不足知足,好理解,容易会意。不足,则可分为知不足与不知足,一时便难以理会清楚,且慢,请听我慢慢道来。中国

13、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个座右铭,是这样写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在几十年人生旅途上,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忠实地践行着这个座右铭。他对知足与不足的理解太好了。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物质享受,生活待遇,名利地位方面要知足,不能过高要求,不要贪得无厌。裘法祖先生,他曾担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却一直住着50平米的房子,用着上世纪5060年代的旧家具,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中,裘先生很知足,他觉得这样就足够了,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从来不向组织,不向单位张口伸手要这要那。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说在做事中

14、,工作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方能改进,完善,创新,提高。裘法祖先生是我国外科医学的开拓者,先行人和技术权威。上世纪50年代就名满天下,但他知不足,不满足,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先后改进了20多种普通外科手术。直到91岁高龄,他还在不懈工作,带研究生。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说在做学问中,不知道什么叫满足,什么时候到顶了,什么样子就足够了。才能励精阁治,排难而进,绕过崎岖山路,向光辉的顶点挺进。裘法祖先生是留德医学博士,是著名的我国外科医学专家,外科医学教育家,可谓学富五车,但仍苦学不辍,努力钻研,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人生在世,千忙万

15、忙;人生旅途,千头万绪,归结起来,不外手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件大事。如何把握这三件大事的尺度,足与不足,何长何短;三件大事做到什么程度为好,孰宽孰窄,裘法祖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裘先生的座右铭因其人格的魅力而彰显光辉,启迪后人,昭示人生。做人,知足才能常乐,淡泊方可明志;做事,标准不断提高,目标不断远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做学问,须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而且也无捷径,不可侥幸取胜,轻易成功。也有一些人在做人上,生活上从不知足,超标准享受,过豪华的生活;在做事上,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偷懒要滑,稍微辛苦些,则叫苦不迭,牢骚满腹;在做学问上,浮躁浅薄,不学无术,只知皮毛,不往深究,或东拼西凑弄几篇应景_做做样子,浅尝辄止,不求进取。与裘法祖先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精神相比大相径庭,真有天壤之别。应该说,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是按裘先生的座右铭行事的,按三标准要求自已的,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青少年学生现在就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进步。长大了,向裘院士那样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努力为祖国拼博,奋斗,奉献。2023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