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不宜吃哪些食物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726753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不宜吃哪些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感冒不宜吃哪些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冒不宜吃哪些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不宜吃哪些食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忌食物品:凡感冒期间,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 肉、鸡肉、羊内、糯米饭、黄芪、黄精、麦冬、人参、胎盘、阿胶各种海鱼、虾子、螃蟹、 龙眼肉、石榴、乌梅、以及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风寒感冒者还要忌吃上述的寒凉性食品,如柿子、柿饼、豆腐、绿豆芽、田螺、螺蛳、蚌肉、 蚬肉、牛萝卜、牛藕、生地瓜、牛菜瓜、牛梨、生冷荸荠、罗汉果、冷茶、菊花脑、薄荷 金银花、白菊花、胖大海。风热感冒者还应忌食生姜、胡椒、桂皮、茴香、丁香、砂仁、白酒、冬虫夏草等。感冒时宜吃和不能吃的东西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

2、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 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至 气虚感冒、阴虚 感冒、阳虚感冒、风湿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宜忌原则:总的来说,感冒属于外邪侵犯,所以,原则上感冒初起宜吃清淡稀软饮食或食物,忌吃油腻、 粘滞、酸腥、滋补食品,以防闭门留寇,外邪反不易驱出。风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发汪散 寒之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风热感冒者宜吃辛凉疏风清热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热物品。 宜食物品:凡感冒之人,宜分清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分别适宜选用以下食物:【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 3

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伤风 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对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 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者成稀粥食用。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油精, 易于挥发,发所,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1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金银花】有清热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风热感冒。常用中草药手册:“金银花清热解毒 治外感发热咳嗽。制成凉茶,或预防中暑感冒。”凡夏季风热感冒,发热咽痛者,宜用金银 花泡茶频饮。【荷

4、叶】适宜夏天风热感冒者食用,它有清暑作用。滇南本草:“荷叶上清头目之风热。” 本草再新也说:“清凉解暑,止渴牛津,解火热。”所以炎夏酷暑之季,用荷叶煎水代茶, 频频饮用,对预防和治疗暑热感冒,最为适宜。【薄荷】性凉,味辛,有疏风、散热利咽喉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说:“薄荷,辛能发散, 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适宜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泡茶饮用。【白菊花】风热感冒者,宜用白菊花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尤其适宜夏天炎热时饮用, 它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祛暑的功效。【豆豉】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间常以豆豉与葱白同用,或煎汤饮,或煮粥食,无论对风寒 感冒或风热感冒均宜,有发汗、退烧的效果。【

5、芫荽】性温,味辛,风寒感冒者宜食。民间喜用芫荽、饴糖各30克,加米汤半碗,蒸熟 食用。【菊花脑】在江苏南京地区常作为夏令佳疏。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祛暑、降火、清 利头目的作用,最适宜夏季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咽痛口苦,头痛目赤者熬汤食用。【橄榄】又名青果。有清肺、利咽喉、化痰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合并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民间习惯用橄榄25个,劈开,鲜萝卜(红皮、白皮均可)半个至1个切开,煮水代茶 饮。【地瓜】能生津止渴,治生啖或煮食。陆川本草记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适宜 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头痛烦渴时食用。【荸荠】适宜风热感冒之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干作渴者食用。它有清热、化痰、止渴 的效果,或生食,或煮食,或榨汁饮用均可。若与海蜇或一同煎水喝,其化痰止咳作用更好。【梨子】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时, 随意食用。民间习惯对风热感冒咳嗽者,用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萝卜】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者,尤为适宜。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凡风寒感冒者宜吃温热 性或平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花椒、辿、大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