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72319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滑极限量规概述及设计原则第5 章 光滑极限量规5.1 概述在机械制造中,检验尺寸一般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直接测取工件的实际尺寸, 以判定其是否合格,但是,对成批大量生产的工件,为提高检测效率,则常常使用 光滑极限量规来检验。光滑极限量规是用来检验某一孔或轴专用的量具,简称量 规。一、量规的作用 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它来检验工件时,只能判断工件是否合 格,而不能测量出工件的实际尺寸。检验工件孔径的量规一般又称为塞规,检验工 件轴径的量规一般称为卡规。塞规有“通规”和“止规”两部分,应成对使用,尺寸较小的塞规,其通规和 止规直接配制在一个塞规体上,尺寸较大的塞规,做成片状或棒状的。塞

2、规的通端 按被测工件孔的MMS(Dmin)制造,止规按被测孔的LMS(Dmax)制造,使用时,塞规 的通端若能通过被测工件孔,表示被测孔径大于其Dmin,止规若塞不进工件孔, 表示孔径小于其Dmax,因此可知被测孔的实际尺寸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是 合格的,否则,若通规塞不进工件孔,或者止规能通过被测工件孔,则此孔为不合 格的。同理,检验轴用的卡规,也有“通规”和“止规”两部分,且通端按被测工件 轴的MMS(dmax)制造,止规按被测轴的LMS(dmin)制造,使用时,通端若能通过被 测工件轴,而止规不能被通过,则表示被测轴的实际尺寸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 内,是合格的,否则,就是不合格的了。

3、二、量规的标准与种类我国于1981年颁布者了光滑极限量规GB1957-81,标准规定的量规适用于检验基本尺寸500mm,公差等级为IT6-IT16级的孔与轴。量规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三类。1. 工作量规:工作量规是工人在工件的生产过程中用来检验工件的量规。其通 端代号为“T”止端代号为“Z”。2. 验收量规:验收量规是检验部门或用户验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GB 对工作量 规的公差带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验收量规的公差,但规定了工作量规与验收量规 的使用顺序。即:加工者应使用新的或磨损较少的量规;检验部门应使用与加工者具 有相同形式且已磨损较多的量规;而用户在用量规验收产

4、品时,通规应接近工件的MMS,而止规应该接近工件的LMS,这样规定的目的,1在于尽量避免工人制造的合格工件,被检验人员或用户误判为不合格品。3. 校对量规:校对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因为工作量规在制 造和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碰撞、变形、且通规经常通过零件还容易磨损,所以轴用 工作量规必须进行定期校对。孔用量规虽然也需定期校对,但可以用通用量仪检 测,且比较方便,故不需规定专用的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三种,如下表所示:量规形状 检验对象 量规名称 量规代号 功能 判断合格的标志TT 轴用通规 校通-通 防止通规制造时尺寸过小 通过 塞规 工作 ZT 止规 校 止-通 防止止规制造时尺寸

5、过小 通过量规 TS 通规 校通-损 防止通规使用中磨损过大 不通过目前,对轴用卡规的校对,当产品批量不是很大时,不少工厂采用量块来代替 校对量规,这对量规的制造、使用和保管都较有利。5.2 量规设计原则量规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工件的要求,设计出能够把工件尺寸控制在其公差范 围内的适用的量具。 量规设计包括结构型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确定、工作尺寸的计算及量规工作 图的绘制。一、量规结构型式及选择 量规的结构型式分为全形规与非全形规。 全形规:即测量面应具有与被测件相应的完整表面,其长度理论上也应等于配 合件的长度,以使它在检验时能与被测面全部接触,达到控制整个被测表面作用尺 寸的目的。非全形规:

6、量规测量面理论上应制成两点式的,以使它在检验时与被测面成两 点式接触,从而控制被测面的局部实际尺寸。量规测量面型式的选择,对零件的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为了保证被测零件的质 量,光滑极限量规的结构型式应符合极限尺寸的判断原则。即:孔和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其 MMS; 孔和轴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其 LMS。 量规通端的功能是控制被测件的作用尺寸的,故通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被测零 件的MMS,形状理论上应为全形规;止端的功能是控制被测件的局部实际尺寸,故其 基本尺寸应等于被测件的LMS,形状理论上应为非全形规。2 在量规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量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原因,要求量规形状完全符 合极限

7、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在被检验工 件的形状误差不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下,允许使用偏离泰勒原则的量规。例如,对 于尺寸大于 100mm 的孔,为了不让量规过于笨重,通规很少制成全形轮廓。同样, 为了提高检验效率,检验大尺寸轴的通规也很少制成全形环规。此外,全形环规不 能检验已装夹在顶尖上的被加工零件以及曲轴零件等。由于零件总是存在形状误差的,当量规测量面的型式不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时,就有可能将不合格的零件误判为合格的。如下图:孔的实际轮廓已超出尺寸公差带,应为不合格品。用全形量规检验时不能通过 而用点状止规检验,虽然沿,方向不能通过,但沿,方向却能通过。于是,

8、该孔被正 确地判断为废品。反之,若用两点状通规检验,则可能沿,轴方向通过,用全形止 规检验,则不能通过。这样一来,由于量规的测量面形状不符合泰勒原则,结果导 致把该孔误判为合格。为避免这种情况产生,GB规定:应在保证被测零件孔的形状 误差(尤其是轴线的直线度、圆柱面的圆度误差)不致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下,才能 使用偏离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量规结构型式。二、量规公差带1. 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虽然量规是一种精密的检验工具,量规的制造精度比被检验工件的精度要求更 高,但在制造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不可能将量规的工作尺寸正好加工到某 一规定值,因此对量规通、止端也都必须规定制造公差。由于通规

9、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通过工件,因而会逐渐磨损。为了使通规具有一定 的使用寿命,应当留出适当的磨损储备量,因此对通规应规定磨损极限,即将通规 公差带从最大实体尺寸向工件公差带内缩一个距离。止规通常不通过工件,磨损极少,所以不需要留磨损储备量,故将止规公差带 放在工件公差带内紧靠最小实体尺寸处。校对量规也不需要留磨损储备量。2. 量规公差带的分布位置国家标准GB1957,1981规定量规的公差带不得超越工件的公差带,这样有利于防止误收,保证产品质量与互换性。但有时会把一些合格的工件检验成不合格,实质上缩小了工件公差范围,提高了工件的制造精度。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分布如图下所示。w.:二I II I :怦電

10、喇弟卜茎脂Or 作上图中, 为量规制造公差, , 为位置要素(即通规制造公差带中心到工件最大实 体尺寸之间的距离), ,、,的大小取决于工件公差的大小。国标规定的,值和,值见 教材表 5.2。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由公差带图可知:孔用量规:通端 Ts = EI +Z + T/2 Ti = Ts - T止端 Zs =ES Zi =ES -T 轴用量规:通端 Ts =es - Z + T/2 Ti = Ts - T止端 Zs = ei + T Zi =ei校对量规:TSs = es Tsi =es - T/2TTs = Ti +T/2 TTi =TiZTs =ei +T/2 Z

11、Ti =ei5.3 工作量规的设计工作量规的设计步骤一般如下:1. 根据被检工件尺寸大小和结构特点等因素选择量规结构形式;2. 根据被检工件的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查出量规的制造公差,和位置要素,值, 画量规公差带图;3. 计算量规工作尺寸的上、下偏差,计算量规工作尺寸;44. 确定量规结构尺寸、绘制量规工作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一、量规的结构型式(见教材图 5.4及 5.5)详细的内容可参 见 GB6322-1986 光滑极限量规形式和尺寸及有关资料。 二、量规的技术要求,.量规材料量规测量面的材料与硬度对量规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量规可用合金工具 钢(如CrMn、CrMnW、CrMoV)

12、,碳素工具钢(如T10A、T12A),渗碳钢(如15钢、20 钢)及其他耐磨材料(如硬质合金)等材料制造。手柄一般用Q235钢、LY11铝等材 料制造。量规测量面硬度为5865 HRC。并应经过稳定性处理。,.形位公差国家标准规定了 IT6,IT16工件的量规公差。量规的形位公差一般为量规制造 公差的50%。考虑到制造和测量的困难,当量规的尺寸公差小于0.002 mm时,其 形位公差仍取0.001 mm 。3. 表面粗糙度量规测量面不应有锈迹、毛刺、黑斑、划痕等明显影响外观和使用质量的缺 陷。量规测量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a值见表5.3。三、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步骤如下:,.查

13、出被检验工件的极限偏差;,.查出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和位置要素,值,并确定量规的形位公差;,.画出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图;,.计算量规的极限偏差;,.计算量规的极限尺寸以及磨损极限尺寸。四、量规设计应用举例,40H7/f6例题5.1设计检验配合代号为的孔、轴用工作量规。,0.025,0.025,40H7(),40f6()0,0.041 解:?查表 1.4、1.6、1.7 得、?查表 5.2 得: 孔 T = 3 Z = 4 轴 T = 2.4 Z = 2.8?画量规公差带图:5哥潜?计算通、止端上、下偏差及工作尺寸,0.025,40H7()0 孔用量规:通端 Ts = EI +Z + T/2=0

14、 + 4 +3/2=5.5“mTi = Ts - T=5.5 - 3 =2.5m磨损极限尺寸 =MMS =40 m m,0.00550,40,40.0055, ,0.00250.003 通端尺寸标注:mm止端 Zs = ES = +25 mZi = ES -T =25 - 3 = +22m,0.0250,40,40.025, ,0.0220.003 止端尺寸标注:m m,0.025,40f6(),0.041 轴用量规:通端 Ts =es - Z + T/2= -2.5 - 2.8 +1.2 =-26.6 mTi = Ts - T =-26.6 - 2.4 =- 29 m磨损极限尺寸 =MMS = 39.975mm,0.0266, 0.0024,40,39.971,0.02900 通端尺寸标注:mm止端 Zs = ei + T = -41+ 2.4 = -38.6 mZi =ei = -41 m,0.0386, 0.0024,40,39.959,0.04100 止端尺寸标注:mm?绘制量规工作图,标注量规技术要求J 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