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72251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庆泾渭小学“中华古诗”校本教材 自2008年以来,长庆泾渭小学采用多种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了诵读中华古诗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编委会:肖志峰 贝念宁 蔡永鹏 师 涛 张国琪 安鹤飞 李 玲 张建社 王彩琴 李振焕 李爱萍 王秀梅 等校本教材编委会 编箸前 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则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的意思是说,诗可以培养联想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2、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政治得失。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则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还可以通过读诗认识许多动植物。虽然孔子所说的“诗”是指收在后来称为诗经这部书里的作品,其实,所有优秀古典诗文,都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的审美功能,它们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史和斗争史,展示了中华民族一切美好的品格和风度,是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好教材。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培植一棵诗心,营造一份诗意,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堂因诗意而精彩。从今年开始,我们在总结“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验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

3、诵读中华古诗”的实验和开发,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培植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目 录长歌行汉乐府1七步诗曹植3敕勒歌北朝民歌5咏鹅骆宾王7回乡偶书贺知章9咏柳贺知章11凉州词王之涣13登鹳雀楼王之涣15春晓孟浩然17宿建德江孟浩然19出塞王昌龄21从军行王昌龄24鹿柴王维2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28静夜思李白30古朗月行李白3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34绝句杜甫36赠花卿杜甫3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40忆江南白居易42悯农李绅44山行杜牧46乐游原李商隐4

4、8元日王安石50 长歌行汉乐府qngqngyunzhngku青青园中葵,zholdirx朝露待日晞。yngchnbdz阳春布德泽,wnwshnggunghu万物生光辉。chngkngqijizh常恐秋节至,knhunghuyshui焜黄华叶衰。bichundngdohi百川东到海,hshfxgu何时复西归?shozhungbnl少壮不努力,lodtshngbi老大徒伤悲。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

5、曲调名。晞:晒干。阳春:生长茂盛。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徒:白白地。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

6、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曹植zhdurnduq煮豆燃豆萁,lchywizh漉豉以为汁。qzifxirn萁在釜下燃,duzifzhngq豆在釜中泣。bnshtnggnshng本是同根生,xingjinhtij相煎何太急。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

7、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萁:豆秆。漉:过滤。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

8、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北朝民歌chlchunynshnxi敕勒川,阴山下。tinsqingllnggisy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ncngcngymngmng天苍苍,野茫茫,fngchucodxinniyng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

9、南部一带。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见:同“现”, 这里不读jin。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

10、;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qxingxingting曲项向天歌。bimoflshu白毛浮绿水,hngzhngbqngb红掌拨清波。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

11、:划。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回乡偶书贺知章shoxioljilodhu少小离家老大回,xingynwgibnmocu乡音无改鬓毛衰。rtngxingjinbxingsh儿童相见不相识,xiownkcn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