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71912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互联式设计理念展览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在互联式设计理念和新媒体技术的开展背景下,人们对展览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现代展览空间进行分析,探讨互联式设计理念在展览空间中的运用,为实现人、空间以及展品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现代展览空间设计提供创新开展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式设计;展览空间;空间设计 随着新世纪生产力不断开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图文实物式的展览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展览馆展示提出的各种诉求,人们更盼望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来提高参展兴趣,进而到达主动接受信息的目的。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不断进步的科技和计算机硬件水平为互联式设

2、计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为现代展览空间带来更多的创新点与开展机遇。在内容识别丰富、展示形象生动、信息表达准确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空间以及展品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也将是将来展览空间的开展趋势。 1互联式展览空间设计的定义 互联式设计的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和人与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它重新定义了两个及其以上的个体之间为到达某种目的而需要产生沟通的内容与结构。相较于传统设计理念,互联式设计更加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传统的展览空间中,图文实物单纯被动式的展览满足不了人们愈加深入的文化探究要求。而互联式展览空间则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新的媒介,努力创造静态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进而充分发

3、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且通过对观展者可能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在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特别设计因素引导观展者,在人与人、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的互动中向观展者表达展览空间的主题。 2互联式展览空间设计的特点 2.1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展览空间中突出的是展品,作为展品的图文实物隐藏在玻璃橱窗后的保护环境中。观展者通过观看展品和文字说明来了解展品。但是对于大量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观看者来说,自身缺乏导致无法对展品形成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展品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与观看者所能接收到的差距悬殊。依据有关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讲明,在人的五感中,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比例占总信息量的83%,可以说,大局部

4、信息都是由视觉传递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忽略其他感官的作用,五种感觉协同作用才能给人们留下对客观事情最全面的印象。传统的展品多采纳静态展示的方式,只能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且不够强烈。而在互联式展览空间中,运用了丰富的图像影音资料和实物,观众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展品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并对观看者的心理需求予以重视,注重观看者与展览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引导观众进入展览,探究展览。对展品的各个方面尽可能的进行展示,力图实现多角度,多元化的信息传递。 2.2空间形式的多样性 展览建筑是整个展览的载体,传统展览建筑的特点是不变、有界、静态,这种方式轻视了空间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递载体。参展者沿着设计者既

5、定的规划路线完成观看。然而,我们可以不必要对空间进行隔离和割裂,展览空间也可以是多变的,从而使参观者对参展旅程充满期待。现代展览突破了空间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意观看者自由探究展览空间,对于观看者来说,下一个展厅是未知的。另外,虚拟空间、数字空间对现实展览空间进行延展,让观看者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来源。 2.3观看人群的参与性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既是设计的创作者也是设计的受益者。依据马斯洛需求等级理论,人类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到达满足之后,就会转向更高级别的精神文化需求。人类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在社会中的实现,这就要求人们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同理,对于展览来说,只有让人参与进来

6、了,让人和展厅展品之间发生互动,才能达成展览的目的。互联式展览空间中,人们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展览的参与者和创作者。观看者的参与是自由创作式的。参展者本身就成为展览的一局部,且其参与可以是无意识的。在互联式展览空间的带动下,更有效地接受信息。 3展览空间中的互联式设计手法 3.1人与空间的互融 一个好的展览空间,既能向参观者传播简洁、有效的信息,也能完成人与展览空间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参展者能形成对下一个参展方向的规划。在展览空间的陈列布局上应保证多元性、双向性、参与性等特性,以满足不同参展者间存在的差异。与传统展览空间相比,现代展览空间在设计上更加灵活,设计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包括视觉、听觉、

7、触觉等多种参观体验,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获得更为开放、自然、舒适的参展体验。譬如“走进梵高-虚拟现实艺术展”中(图1),将艺术与科技的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参展者“穿越”到梵高的家乡,走进梵高的房间近距离观看梵高的经典作品、手稿以及生活记录,让参展者游历梵高的“生活”、“艺术”、“记忆”三个不同的世界,带来丰富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享受。 3.2人与展品的互通 展览空间在陈列布局上不仅要引发参展者的兴趣,还要使其了解到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由于参观者间的差异对其审美认知的不同,展览内容应以通俗易懂为主,使参观者无障碍的与展品及展览空间交流、互动。以此达成良好的体验过程。以上

8、海无界美术馆为例(图2),展馆通过高科技投影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使光影与人相互交错,使参展者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感受展览的同时,也能切身体验与展品互动的过程,体会到“人在景中走,亦在画中游”的情境。 3.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在现代展览空间中,运用一些演示设备和互动多媒体装置创设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声、色、形结合为一体的信息环境,让人与展品、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动、相互影响,让人参与到展览过程中来,成为展览的一局部。当人们借着自己的身体自由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人与人之间便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让展览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以上海儿童博物馆为例(图3),该展馆主要面

9、向儿童开放,提供孩子们亲身体验、参与的时机。当孩子们接触到更新奇的事物,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尝试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孩子们在观看与真实接触中看到、听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与他人产生了互动。 3.4空间与展品的互联 在展览空间的辅助下,既让展品更好的传达其内容,也让参展者与其到达交流互动。一个好的展览空间,在传达展览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展品的实质、意义所在,在符合展览主题的同时也要注意空间上的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参展者的兴趣。依据展品来完成陈列布局,以此满足设计上不同的功能需求,让参展者与展览空间形成共鸣,进而到达传递展览信息的目的。上海宝龙美术馆“瘾瘾作乐

10、”主题展览中(图4),展示了不同艺术类别和表现形式的沉醉交互新媒体艺术作品,结合光鲜靓丽的色彩,完成展品和参展者的交流、互动体验。展览空间与展品的结合让参展者身临其境,以此产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 4结语 现代展览空间运用了互联式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以往的展览空间形式进行颠覆。它更为注重观看者与展览空间和展品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观看者主动的参与展览,力图使观看者成为展览的一局部,从而更好的传播信息。因此,与传统展览模式相比,运用了互联式设计理念的现代展览是一种创新和突破。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它可以更加高效精准的传递信息,并更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这也将为将来展览的开展提供更宽阔的前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