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71321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2008-2-20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1. 明确诗歌复习的重点:形象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常见的表现手法、技巧及诗歌语言的品味。2. 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包括五个方面:(1) 古典诗歌内容常见类别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特点:如送别诗的不舍、思念和劝勉,咏物诗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写.景诗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闺怨诗.的思远怀 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等等。(2)古典诗歌所表现的情感类型: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 报国之情、

2、建功立业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3)手法技巧的有关常识:从表达情感的方式看,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以乐写哀;有托物言 志、象征、寄寓、寄托;有即事抒怀(如借细节等)以小见大;有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其他还有起兴、渲染、侧面描写、对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衬托、烘托等。(4)情景结构特点: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纯景含情,或先事后景。(5)文化意象常识:下列意象的特定含义应该掌握:柳与送别,菊与高洁、傲视,落叶与 悲秋、失意,柳絮与愁绪或飘零,月与相思,暮春与绍光已逝、美人迟暮,捣衣、玉关与 思念征夫,香草美

3、人与忠臣或道德理想等等。3. 学会写简单的鉴赏文字。二、读题与做题要明确做鉴赏题目的一般步骤和程序。1、整体感知,辨清类别;2、体察形象,体会意境;3、品评语言,炼字炼句;4、突出技巧,明辨特色。5、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三、考查点1赏析诗歌中的形象答题方法:(1)概括说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景或物。(2)具体分析哪些词句体现了哪些特点。(3)分析这一形象之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答题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看该字在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4、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赏析诗歌的重要语句答题方法:(1)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思。(2)结合语言特点或思想感情作具体分析。4. 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答题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这样的语言风格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答题方法:(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 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 赏析诗歌的意境答题方法:(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7 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方法:( 1)用一

5、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及答题思路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不确定性,学生思维的多面性,答案表述 的自由性。但“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张伟明语 ) ,因此在教学备考中,要针对各种开放性题型,探寻其大致的答题 思路。一、简答题型 简答题一般是从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来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解 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问号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递加追问,问的是内容还是形式等方 面的问题。示例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采桑子 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

6、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 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均 写愁情,试分析其表现手法。两首词内容和技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析及答案这道诗词鉴赏题设置了三问,要求从思想内容、表现技巧上去回答,提问角度明确,只 要认真比较阅读两词,便可回答。(1) 前者抒写了词人暮春时节个人生活空虚寂寞的闲愁,后者抒写了词人由风住尘香而 触发的物是人非的凄

7、楚、深沉、痛苦之情。(2) 前后两句都采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前句把愁比作有重量的东西,搬到船 上运也运不动,说明愁之重;后者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永远也流不尽,言愁之多。都化抽 象为具体可感,新颖别致。(3) 内容上:由春逝之景引发个人感受及闲淡愁怀。技法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 写法,以乐景写哀情。失误及矫正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 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 认真审题, 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 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 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

8、要依 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 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示例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 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及答案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 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9、,就是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 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 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1失误及矫正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但前 者失误是最主要的。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

10、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 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谓的丢分。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 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回答时应注意: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 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 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 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 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

11、直入分析, 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1-2分,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4-5分。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三、比较评价题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价。示例 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 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

12、?为什么? 分析及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 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答案参考: (1) 相同 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 (2) 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 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 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失误及矫正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 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 首先要通读

13、这几首诗词,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 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 ( 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 法、修辞方法等 )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 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 价之。四 综合表述型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 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答结 果看,答案相当于一篇 100200字的小论文。示例观书有感(宋示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点。试就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1分析及答案该题为全开放性的题目。 扣住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角度来回 答。失误及矫正综合表述题型常见的失误有:一是对诗歌的分析评价失之肤浅,或分析字句,或 分析修辞,或简要概括内容等;二是分析时逻辑不明,表述时思路不清。学生在作答时,往往把内容和形式绞在一起,时而内容,时而手法,时而形象,角度不一,逻辑不清,缺 乏条理性。加上语言表达不简洁,答案给人一种模糊感觉。三是分析评价牵强附会。在理 解诗词内容、情感、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时,或脱离诗词背景作无端的想象或无据 的推理归

15、纳;或在评论某一点时,总喜欢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心情及遭遇来回答,答案 牵强生硬。回答时要注意:在作答时,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 示,抓住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同时要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 进行合理想象,防止答题片面,主观臆断。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按“写了什么(主要 对象)7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7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若有 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答。这种题型答案开放,表达自由。若要答案精简完美,必须注意 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你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 母分点来答,最好按照先总说 (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同时还要注意用语 准确,书写规范。练习:阅读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答案: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 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