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70520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 内容提要工业文明正在走向危机,新工业文明已经兴起,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历史和世界大背景下全面考虑中国2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中国的现状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并存。中国21世纪的目标是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同时工业化必须调整为“适度工业化”,这就形成了中国21世纪的“适度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21世纪前20年是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2021年到2050年是工业化持续期与新工业化发展期;21世纪后50年是工业化转变期与新工业

2、化实现期。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目前,工业生产方式正在陷入危机,新工业革命已经兴起,从根本上讲,这正在形成一种更高级即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获得更大的解放和更大的进步,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该在当代工业危机、新工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认真考虑中国2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 一、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 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21世纪的近中期发展战略。近期发展战略是: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内生产总值比200

3、0年翻两番;中期发展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这一近中期发展战略,还必须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和把握,即不仅要看到经济的增长,而且要看到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发展内容尤其是新旧支撑科技、新旧主导产业的演变与更替。 此外,还有更深刻的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对21世纪的整个百年发展战略(相对而言即长期发展战略)有一个完整的设想与把握。简单地讲,这就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工业革命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文明的演进与新工业革命、论新工业革命、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对话(载光明日报2002年4月11日、5月11日、8月6日)等文章中,我已就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与历程、

4、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文明的兴起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大量事实表明,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新工业革命已在全球兴起,特别是新工业文明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人类文明将在2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决不可忽视新工业革命的时代大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以,从新工业革命的视野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二)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原则 第一,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观。大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物质形态的进化大体经历了四

5、个阶段:一是场、基本粒子及其群体形式弥漫物质的物理物质;二是原子、分子及其群体形式恒星、行星的化学物质;三是细胞、机体及其群体形式生物圈的生命物质;四是人及其群体形式社会的人类。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和人类,形成了物质世界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四个物质层次。人类直接诞生在生物层面,并直接依赖于生物层面而生存和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在本质上是由浅入深地不断推进对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与改造,不同文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按照唯物史观来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类大体要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这就是: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

6、阶段,即生物文明阶段、化学文明阶段和物理文明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小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层次)的采集和利用;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生产该类物质形态,这时人类活动主要是人工生产和利用该类物质形态。这样一来,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时代,具体地说就是:天然生物时代与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与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与人工物理时代。我们把这六个时代的文明演进线索与通常讲的采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对照时就可发现:采猎时代实际上就是天然生物时代(采集渔猎天然存在的动植物),农业时代实际上就是人工生物时代(人工种植植物和养殖动物),工

7、业文明则实际上就是天然化学时代(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理所当然的就是“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时代”,由于从大时代的划分看它与工业文明都属于“化学文明”,因此,与工业文明相对应又可以称它为“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时代”。事实表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观,才能正确地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才能深入地认识当代工业文明的危机及其内在演变趋势,也才能合理地揭示人类新文明形态的本质和进一步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 第二,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从新工业革命的视角把握中国21世纪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只看到工业化而看不到

8、新工业化,只看到工业文明的量变而看不到工业文明的质变,意识不到新的文明革命正在到来,因而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囿于工业化之中。这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 第三,确立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统一的战略抉择方针。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不能忽略实现工业化的艰难任务。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尚未完成而忽略新工业革命的世纪大方向,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探索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有机统一,能动地处理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关系,乃是正确制定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 (三)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 制约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

9、要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的发展现状,第二个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目标。中国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就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中国21世纪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既必须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从“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的21世纪之初的现状出发,走向“既必须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的21世纪的目标,这就基本决定了中国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构架。这个总体发展战略构架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两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两个层次”,指的是2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包括初级与高级两套战略,初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高级战略是实现新工业化的战略。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

10、于工业文明开始出现危机,又由于新工业文明已在兴起,我们的工业化战略需要适应形势加以调整,因而本文提出了“适度工业化战略”以代替传统工业化战略。“三个阶段”,指的是工业化的初级战略与新工业化的高级战略在统一实施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与目标(详见第四节)。 二、中国21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适度工业化战略 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首先要完成工业化,其次还要实现新工业化。相比较而言,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中国21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 (一)中国不可能也不需要建设最发达(即过度)的工业化 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亦即过度的工业化。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事实上是过度发展的工业化

11、,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方式。中国是一个后发展人口大国,它的工业化遇到了两重困难:一是发达起来的工业强国已经大比例地占用着世界上有限的资源,二是中国人口总量太大(等于10个日本或6个美国),满足中国高度工业化而需要的资源也是巨大的。工业化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短缺,决定了像我们这样的后发展人口大国是不可能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的,即使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持久。 其次,必须明白:在今天,中国的发展实际上也不再需要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由于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这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21世纪的社会现代化,其主流不再是传统工业化而是新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已不能只追求工业化而必须追

12、求新工业化。 但是,中国至今还未实现工业化,仍需要继续推进工业化。然而,这时的工业化由于自身已逐渐陷于危机之中并且新工业化已在兴起,因而工业化进程应该是发生调整、改革了的工业化,是一种“适度工业化”。只有走适度工业化道路,中国才不至于陷于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危机与困境之中,才能顺利地向新工业化转移、开拓和发展。 (二)“适度工业化”的原则 1、抑制化原则。抑制化原则是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没有抑制化原则就不会有“适度工业化”。抑制化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人口、生产、消费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率,也就是人口规模要适度,生产规模要适度,消费规模要适度,经济增长要适度,

13、对资源的消耗要适度,等等。 2、生态化原则。工业化发展已成为大自然进化的最大破坏力量,如不及早控制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亿万年的进化成果将会毁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吸取西方传统工业化的教训,坚决纠正生态恶化的态势,把生态化原则贯彻到工业化进程之中,使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相协调。这就是生态化原则所要求的“适度工业化”,即生态文明的工业化。 3、信息化原则。信息化并不是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而是工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通过信息化,中国的工业化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化了的工业固然提高了工业生产率因而也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但同时信

14、息化也能提高贯彻抑制化原则与生态化原则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避免过度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弊端。 4、对接化原则。工业化已不再是最高目标,而只是一个初级目标。工业化的初级目标也不应独立于新工业化,而需要与新工业化相适应、相连接,这就是工业化建设中的对接化原则。首先,对接化原则要求必须从新工业化的更长远目标适度地变革工业化,使之向新工业化要求趋近,这就使工业化“适度”地变成了新型工业化。其次,对接化原则要求工业化发展要为新工业化的拓展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体系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既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从时间上讲它是21世纪2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

15、化之后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的中国工业化模式。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有明显的不同。 1、价值特征。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追求工业经济的无限增长和享乐至上的消费方式,这内含着追求消耗资源的无限增长。“适度工业化”则以工业经济增长有限、节约资源、适量消费为价值特征,并积极地向新工业文明的创造为本价值观转变,这内含着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总体进化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内核,决定着“适度工业化”体系的其他特征。 2、经济特征。其一,突出综合国力和经济质量而不过分强调GNP,尤其认为工业化框架内的GNP增长是有限度的,也是应该适度加以限制的。其二,强调各产业间的平衡和结构合理。农业的比重要下降

16、,工业的比重要上升,但需要探索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新类型和生产新方法。服务业的比重要上升,但不能试图无限发展工业生产基础之上的服务业。其三,农业劳动力比重要下降和城市化比重要提高,这要与产业结构相对应,但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新工业革命的因素。 3、文化特征。教育和科技投入要逐步提高,与物质再生产投入同等重视。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研发人员的比重、经费投入比重都要有一个较高水平。 4、生态特征。首先是人口规模要稳定,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尤其要控制人口增长,努力实现人口零增长。其次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倡导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同时应提出“自然未开发率”的发展新指标。 三、中国21世纪的高级发展战略:新工业化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