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机器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7009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工业机器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工业机器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工业机器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工业机器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工业机器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机器人读书笔记1959年,从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出现在美国至今,工业机 器人发展已有数十年之久。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 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 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的智能型自动化设备,是应用计算机进 行控制的替代人进行工作的高度自动化系统。最近,联合国标准化组 织采用的机器人的定义是:“一种可以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用来搬 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 可以自动按不同轨迹、不同运动方式完成规定动作和各种任务。机器 人和机械手的主要区别是:机械手是没有自主能力,不可重复编程, 只能完

2、成定位点不变的简单的重复动作;机器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可重复编程,能完成任意定位的复杂运动。按照机器人的发展程度开 分类,机器人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代。按控制方式来分 类又可以分为操作、程序、示教-再现、数控和智能机器人。按照应 用领域来分可以分为产业用、极限工作和服务型机器人。按照其关节 连接布置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机器人。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机器的 “终极”形式。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 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众学科发展密切相关。当今工业机器人的 发展趋势

3、主要有: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 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 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 一体化;有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3工业机器 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 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 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 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力 觉、声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

4、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 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 域。我国机器人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但 进步较快,我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 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 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 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 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 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 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 应用的水平

5、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 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 差距。有关专家认为,产生以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形成 机器人产业,当前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面对单一客户一次 设计形成的,存在品种规 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 货周期长、成本较高,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等问题。据专家介 绍,我国制造行业和关键工序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 仅是局部更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我们还不 能自主设 计和生产先进的大型自动化成套装备,更形不成整体配套 能力,于是目前只能几 乎全部依赖进口,产品被国外公司所垄断, 由此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运行中 的工业机器人仅为3.68万台,数量为日本的10.8%、德国的25.2%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境长,特别是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我 国每年新增的工业机器人台数以及总拥有量都在快速增长。广泛采用 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 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 低生产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