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70085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简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解答: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的能够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商品组合。从几何上说,该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其条件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之下,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相应的价格之比。借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上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变换成我们更加熟知的条件,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也进一步说明,效用的基数度量或者序数表示并不

2、是问题的关键,二者的实质相同。2正常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答:正常品价格对正常品的需求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替代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从收入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而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正常物品的最优消费数量也增加。因此,作为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一定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

3、的收入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由于无论从替代效应还是从收入效应上看,正常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得对它的需求量增加,故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3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解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对这种低档物品来说,它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于是,对吉芬商品来说,其需求曲线不再像通常所见到的那样向右下方倾斜,而是相反,向右上方倾斜。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对吉芬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对需求量的影响与替代效应刚好相反,且其强度还大于替代效应。例如,在上一章正文中提到的土豆就是这样的一种吉芬商

4、品。的确,当土豆的价格上升之后,人们倾向于用更多的其他商品比如牛肉来替代土豆,即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使得土豆的需求量减少;但由于低收入家庭中土豆的消费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当土豆价格上升之后,使得这些家庭的收入购买力急剧下降,已无力购买虽相对降价但仍很昂贵的牛肉,转而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土豆。不仅如此,收入效应的强度远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在土豆价格上升之后,这些低收入家庭不仅不会减少而是增加土豆的购买。4.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适用的条件有哪些?解答: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

5、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1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简言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这一规律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前提下才可能成立。否则,如果出现技术进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能不再成立。第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如果在增加可变要素

6、投入的同时,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那么这一规律也可能不再成立。第三,边际产量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边际产量并非一开始就会出现递减,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固定不变的要素投入,在可变要素投入数量很低时,不变要素投入相对过剩,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可以使得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因而产量的增加也会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要素投入相对不足,从而对产量增加形成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挥作用。5.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决定的? 解答: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

7、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来确定它的合理区域。首先,当劳动量较小时,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称该阶段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新增加的1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量比现有劳动的平均水平都要高。于是,企业应该雇用这1单位的劳动,即企业不会停止劳动投入量的增加。由此可见,该阶段是不合理投入区如果把劳动投入确定在第一阶段而不增加,那就是不合理的。其次,当劳动量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0,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总产量,反而会使得产量下降。称该阶段为第三阶段。显然,理性的企业也不会把劳动投入确定在这一阶段内。最后,当劳动量既不是很小也不是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平均产量,但仍然大于零。称该阶段为第二

8、阶段。第二阶段是劳动的合理投入区。换句话说,理性的生产者总是把劳动投入选择在第二阶段上。6.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之间的联系如何?请给出详细说明。解答: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递减,即一种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通过如下公式可以看到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递减的原因:MRTSL,K= 在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内,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服从递减规律。所以,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另一方面,由于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资本的投

9、入量会相应地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因此,在上式中,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分子递减,而分母递增,所以由此决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一定递减。这就是说,随着一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越来越少,从而它对另外一种要素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同时,被替代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越来越少,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大,从而它也就越不容易被替代。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而决定这一规律的直接原因则是更基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 为什么说理性的企业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解答:理性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的投入。例如,假定企业只使用劳动和资

10、本,其价格分别为W和r。于是,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PQ-C=Pf(L,K)-WL-rK这里,P为产品价格,Q = f(L,K)为企业的生产函数。假定企业在某一要素组合点上考虑是否增加1单位的劳动投入。增加1单位劳动会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会招致更多的成本。一方面,由于增加1单位劳动的产量,即边际产量为MPL,所以企业所增加的收入等于按现行价格P出售这一边际产量获得的收入,即PMPL。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的价格为W,所以它增加1单位劳动需要增加的成本就等于W。只有当增加1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量恰好等于为此支付的成本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才会停止对该要素的调整。所以,为了

11、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动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PMPL=W 同样的道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资本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PMPK=r由上两式即得到:或由此可见,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做出的选择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相一致。8. 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解答:成本曲线和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看出。我们知道,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并且在平均产量最大值点上,即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一定处于最低点,此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在图(a)中,当劳动投入为L1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相应的产量为Q

12、1。于是,在图(b)中,对应于产量Q1,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此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也就是说,从图形形式上来看,图(b)恰好是图(a)的一个整体反转。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总之,短期成本来源于短期生产,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产量曲线的基本特征,所以也就间接决定了企业短期成本曲线变动的规律以及这些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9.完全竞争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决策时,要解决哪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决策时,要回答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第一,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什么决定?答案是,利润最大化产量由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第二,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是盈是亏

13、?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则企业盈利,否则就亏损。当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成本时,企业不亏不盈。第三,如果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出现亏损,是否应当停产?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则即使亏损也要继续生产,否则,就应当停产。当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可以停产,也可以继续生产,结果没有区别。10.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是否会亏损?为什么?(重点)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也可能会亏损。这是因为,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成本可能大于平均收益(即产品的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竞争企业即使按照

14、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进行生产,仍然会遭受亏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是否达到利润最大化与企业是盈还是亏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表示,企业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市场需求太低导致价格太低),做到了最好仍然有可能会发生亏损。在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意味着,企业已经尽可能地把亏损降到了最小。此时的利润最大化等价于损失的最小化。11.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会有多大的损失?为什么?解答:通常假定,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的损失就等于全部的固定成本。这是因为,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有所谓的“固定要素”和由此引起的“固定成本”。在存在固定要素和固

15、定成本的情况下,停产会导致固定成本的损失。停产导致的固定成本的损失的大小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固定要素能否转为它用?能否在市场上“变现”?如果可以的话,变现的难易程度又如何?等等。为简单起见,通常假定所有的固定要素均无法转为它用,也无法在市场上变现。在这种情况下,停产的损失就等于全部的固定成本。12.试比较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的联系和区别。(重点)解答:垄断竞争企业、完全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的替代程度大相径庭。在完全竞争场合,产品的替代性趋向于无穷大因为产品是完全同质的;在垄断场合,替代性为0因为产品是完全不同质的;在垄断竞争场

16、合,替代性介于前两者之间,既不是大到无穷大,也不是小到等于0因为产品尽管属于同类,但却有差异。13.试述生产者的要素使用原则和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解答:生产者在使用要素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例如,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消费者在供给要素时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