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69530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治疗反馈辨证法:先辨证后治疗,而前一次治疗之后,病证所发生的变化,又是后一次辨 证的依据。2 .阴盛格阳证:是指由于阳虚阴盛,格阳于外而出现的真寒假热症候。3 .阳盛格阴证: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出现的真热假寒症候。4 .气陷证:是指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表现的虚弱性症候。5 .水气凌心证:是指水饮内停而泛滥,侵袭心脏,以致心脏功能减退而表现的症候。6 .肺卫不固证:是由于肺卫气虚,不能固表所致的虚弱性证候。7 .肾不纳气证:是指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以喘息气短为主症的证候。8 .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膝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

2、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9 .心脾两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虚弱的证 候。10 .心肾不交证: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的证候。11 .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 表实证候。12 .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强营弱的表虚证候。 二、简答题1 .内经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2 .伤寒杂病论确定了辨证论治体系。3 .常用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 营血辨证三焦辨证4 .中医治疗观:治病必求于本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先治

3、神以平为期5 .血瘀证:(1)主症:痛如针刺,肿块坚硬,出血紫暗,唇舌爪甲青紫。(2)舌象:舌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3)脉象:细涩或结代(4)辨证要点: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审证要点。6 .心脉痹阻症:证型病机胸痛特点兼症舌象脉象血瘀心脉瘀血内停 心脉不通痛如针刺口唇青紫紫暗有瘀斑细涩或结代痰阻心脉痰浊停聚 心脉阻滞心胸闷痛身重,体胖, 痰多苔白腻沉滑寒凝心脉阴寒凝滞 心脉挛缩疼痛剧烈 得温痛缓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沉迟或沉紧气滞心脉气机郁结 心脉不畅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善 叹息舌淡红弦7 .风寒犯肺证和风寒犯表证鉴别(1)相同点:两证同为感受风寒之邪所

4、致,病位都在肺卫。(2)不同点:风寒犯肺的病位主要在肺系,以咳嗽、鼻塞、喉痒等为主症,兼有表证,但 表证一般较轻:而风寒犯表的病位主要在卫表,以恶寒发热、无汗等为主症,咳嗽为或有之 症,有亦较轻微。8 .胃火证与胃阴虚证鉴别相同点:都有热象。不同点:胃阴虚证是虚热证,常见胃痛隐隐,食少或饥而不食,干呕,舌红少苔,脉细数:而胃火证是实热证,常是胃痛急迫,多食易饥,口臭口渴,牙龈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9.肝胆湿热证类证鉴别证名主要病位病机共同症状鉴别点湿热蕴肝肝湿热疫毒 蕴结于肝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身目俱黄,协腹胀痛,厌食 泛呕,大便不调湿热蕴胆胆湿热蕴胆 胆失疏利右胁疼痛,牵引肩背,

5、身目 发黄,纳呆呕恶,厌油腻肝经湿热阴器肝经湿热 下注阴器阴部潮湿瘙痒,男子睾丸肿 痛,女子带下色黄秽臭10 .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1)相同点:两证均为肾虚,精属阴,两证关系密切(2)不同点:肾精不足证主要表现为小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性功能低下及早衰,一般无 热象;而肾阴虚有明显的虚热之象。11 .肾虚水泛证(1)概念:是由于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滥所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L主证:尿少身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2 .症状: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腹部 胀满,小便短少。3 .舌象:舌质淡胖,苔白腻。4 .脉象:沉迟无力5 .辨证要点:本证以水肿,腰以下尤甚

6、,并伴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虚 寒之象为辨证依据。(3)病机要点:肾阳不能主水,气化失权,水湿泛滥。(4)论治:1.治法:温肾助阳,化气制水2 .主方:济生肾气丸(附子、肉桂、茯苓、泽泻、山药、山茱萸、丹皮、熟地、 川牛膝、车前子)。本方由肾气丸加车前子、川牛膝而成。全方功效为温补肾 阳,利水消肿。若水气上逆,凌心射肺而致心悸咳喘,和用真武汤:兼有脾 阳虚者,加干姜以温脾阳:腰膝酸软者,可加杜仲、川续以强壮腰膝。3 .治疗要点:本证的水肿是由于肾阳虚衰所致,只可通阳利水,不可妄用攻下 逐水之剂,以免犯虚虚之戒。肾主水,脾运化水湿,肾阳虚必致脾阳亦虚, 故治疗本证之时,须酌加温运脾阳之药。水湿内

7、停,可影响气血运行,而造 成气血瘀滞,故可加用一些活血利水之药,如丹参、益母草、泽兰等。12 .膝胱湿热证临床表现(1)主症:尿频,尿急,尿短赤,排尿灼热涩痛。(2)症状: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短少,或尿浊如膏,或尿血,或 有砂石,或兼有发热、腰痛。(3)舌象:舌红,苔黄腻。(4)脉象:滑数。(5)辨证要点:本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石,并见湿热之象为辨证依据。13 .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两大病症泄泻和水肿)(1)主症:下利清谷,五更泄泻,酸膝酸冷,肢体浮肿。(2)症状:而色胱白,形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泄久痢不止,或五更港泻,完谷不 化,粪质清冷,或而浮身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3)舌象:舌质淡胖,舌苔白腻。(4)脉象:沉迟无力。(5)辨证要点:本证以久泻不止、腰腹冷痛、肢体浮肿与虚寒并见为辨证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