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68128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作用和地位:在 学生了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了解了耳能够听见声音,但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声音能引起耳膜的振动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安排了几个演示实验:发 生的音叉放入水中,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击悬挂的乒乓球,自己讲话时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等。对于学生来说,物体发声的现象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发声体的振动,为 此创设情景让学生对物体的发声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总结概括出结论。本节为声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概括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有关实验进行观察,让学生概括总结出有关的结论。 难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2、3.授课思路: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能量”为知识线索,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及总结概括出结论。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传播;3.初步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4.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三、教学过程:引入:由上课铃声、老师“上课”为题。设问:你们为什么站起来?(声音,人耳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过渡:物体为什么会发

3、出声音呢?新课教学:提问:你能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呢?(学生动手试一试)活动1:2位同学合作,一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声音了吗?(听到)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振动)3.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振动)活动2:用2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振动)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声带) 思考: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物体有何区别?(有无振动) 进一步验证:音叉实验(注:观察什么现象)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用手触摸正在发生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4、?描述这个感觉。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如果迅速把发声的音叉触及烧杯器皿中的水面,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用胶带把乒乓球和线的一端粘在一起,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上,使乒乓球被悬挂起来。迅速将它与乒乓球轻轻接触,描述实验现象。怎样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放大,说明声音产生是振动的结果)学生分析总结:(板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的结果。(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教师引导:“你能举出一些声源吗?”(学生回答:口哨空气、雨声水、音乐乐器)进一步总结: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过渡提问: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播出来的呢?如:老师

5、上课的声音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活动1:以组为单位A站在课桌的一端,B用铅笔敲桌面,你听到敲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活动2:A的一只耳朵用棉球塞紧,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一 端倾听,B敲桌面的另一端.你还能听到敲击声吗?说明了什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活动3: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扎紧袋口。先猜测一下当小收音机放在水中,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什么?(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你能举一些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吗?(板书)3.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

6、液体中传播。思考:声音的传播能否离开物质呢?(真空)活动4:实验:将一只开着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对钟罩抽气问题: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不能)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不能)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能)思考: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板书)4.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过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使周围空气振动,那么振动的空气有能量吗?如果有,这个能量来自哪里?类 比声音传播活动1:水槽中盛有

7、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用笔点击 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 开去。) 活动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的前方,当音响发出较强的音乐时, 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跟音乐一起舞蹈)说明什么?烛焰发生跳舞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振动。(用手靠近音响喇叭去感受)(板书)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过渡: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传

8、播速度是否与温度有关呢? 观察图表,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结论:(1)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2)20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0时大理石中的声速为3810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练习: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13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课外活动:制作土电话。四、板书设计: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的结果。(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3.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4.声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