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67732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时精练1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52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指摘(zhi) 数载(zi) 殷勤(yn) 孜孜求学(z)B.商榷(qu) 会晤(w) 聘请(pn) 道义相勖(x)C.提携(xi) 肄业(y) 造诣(y) 砥砺德行(d)D.敷衍(yn) 切磋(cu) 弭谤(m) 能裨实用(p)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罡风 开诚布公 根深蒂固 聊以慰籍B.诋毁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征博引C.镌刻 细枝末节 怡笑大方 力矫颓俗D.卓绝 张驰有度 精旨奥义 规行矩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大学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能够考入北京大学深造是广大

2、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B.听说博士生导师曾教授要开讲中国酒文化,大家兴致都很高,还没到上课时间,学校报告厅就挤满了学生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C.落后的教育机制是制约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高校办学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D.“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4、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亥革命后,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蔡元培恳切勉励北大学子,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还要努力做社会的楷模。B.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求学;能胝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

3、流俗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C.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诚布公, 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从不让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一点不便或不快。D.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导下,蔡元培将北大由一个陈腐不堪的封建堡垒改造成一个“精神圣地”,诸君能 无动于衷乎?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_ 。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他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由制造炸药到制造“思想炸弹

4、”,蔡元培最终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者,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A.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B.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C.蔡元培之所以会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D.与蔡元培本人的经历分不开,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_。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高等教育机构

5、,如太学、国子监、书院,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并无本质的联系与历史的继承。但是,_,而是中国教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的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_,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7、北京大学校徽(见下图)是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之一。请认真读图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请概括校徽的构图要素。2.请写出校徽所体现出的寓意。8、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

6、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 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 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

7、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 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 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 毫不过问,教衍三四年,漆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 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 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

8、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1.结合全段来看,这里的“宗旨”指的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有怎样的“宗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宗旨”?2.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 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3.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 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4.请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5.本文是作者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辞,可为什么主体部分是向学生提出谆谆教诲与建议希望?谈谈你的理解。6.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

9、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警钟报,十分艰苦。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其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清涕直流如水。是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蔡先生不得不与同仁某君商量,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只能典一块钱。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上下班都是步行。孙宝琦看不过去,送他一部马车。当孙再访时,发现马车并未曾用,因为没有马,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当北平街上

10、已飞驰流线型汽车时,蔡元培仍坐在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强调平民化,除去总长、次长,其余工作人员统称部员,不授官职,月薪一律三十元。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蔡元培一生好酒。据程沧波回忆,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的岁月,每顿中午要喝一点酒,用的是锡制方型暖壶(里圆,夹层放开水温酒),不吃饭,因胃病只吃几片面包,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任鸿隽说,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他与某君住里外两间,他住里面,外出须经某君之屋,而蔡先生平时起身较早,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先生恐惊动他,只好在己室看书,等某君起床后,他才盥洗。蔡元培专任中研院院长后

11、应酬多、开销大,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了二百元。他很奇怪,得知真相后,当场将钱退了回去,并召集部属开会,说:“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有趣的是1932年前后,陈西滢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在火车上蔡先生请陈西滢喝酒(朱家骅送的)吃饭。结账时,陈西滢要买单,先生坚持由他开销。理由很可笑:“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鉴此,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

12、惠先生称其类似今天的“无壳蜗牛”。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居所也是租赁的。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墙桃李于心不安。1936年蔡元培七十寿诞,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夑林(巽甫)等以务实的精神,策划了一个“献屋祝寿”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门生们很认真,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便郑重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胡适为此祝寿函措辞的妥帖,还专事给王世杰、罗家伦等写信,要他们修改。王、罗字斟句酌作了增删、润饰。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境界之高远,令人称颂。信中强

13、调献屋祝寿之举“这也可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纪念一个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的。蔡元培收到信后,“惭悚得很”。他经过三个月时间熟虑,终于接受了弟子们对于他奖励的美意。天有不测风云。据蔡元培年谱述:“嗣因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日寇的炸弹摧毁了胡适等“献屋祝寿”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仍是一只“无壳蜗牛”。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目疾已重,不能阅小字,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本书读。其时生活费用常感不敷,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换成港币所得无几。房租既昂,又米珠薪桂,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难以维持。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妪随同

14、来港,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食指益繁,还要款接亲朋、周济寒士。亲睹其艰的余天民说,真所谓“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港绅罗旭苏爵士代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惟公之来,斯土之光!”蒋梦麟的悼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长,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回忆:“他们(指蒋梦麟和梅贻琦。梅贻琦曾任清华校长)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从中国古训,君子“立德、立功、立言

15、”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作者张昌华)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任北大校长之初,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他仍坐在别人送的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B.蔡元培的“清风两袖”是贯穿本文的一条线索。如: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C.蔡元培先生寓居各地,一直赁屋而居,寄人篱下,直至终老。此举使人钦佩,但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D.胡适等人决定给蔡元培先生“献屋祝寿”,原因是师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能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同时还办报纸,在经济条件极差时,不得已向同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这颗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B.蔡元培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在南京中研院任职时,不搞特殊,只吃食堂大锅菜,一生连用以供安心做学问的固定场所都没有。C.在火车上,蔡元培用朋友赠送的酒请陈西滢吃饭,席间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