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67496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一 课文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变化过程、变化的原因治理的计划,告诉人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否那么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两岸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的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治理计划。这是一篇表明文,文章条理分明,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办法;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爱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教学的重难点了解黄河

2、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解这节课时,原本计算用一个课时解决3个主要问题,可能是选择的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有点多,将时间延后了一点。在书写课题时,由于本课的课题有点长,所以写了2行。这是板书没有设计好,如果课题较长的话,就要写的小一点,尽量将数字与课题放到一行上,不要分两行写。在讲课中运用了左右反抗赛的竞争方式,在激励学生踊跃的发言,积极回答下列问题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到后来,反抗竞赛变成了管纪律的一张办法,并且由于两边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数量不一,会造成同学对分数斤斤计较。在读本课的生词时,数量较多,没有想到请多名学生来读,只是找了2个学生,读

3、了一遍,开了一次火车。以后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那就多找几个同学,分行读,或者是男女生比赛读。在讲解课文第五段时,学生指出了作比拟的写作手法,没有加以引导,在哪个地方体现出来的,只是略带的提了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既然有的学生提出来的,那就表明他已经知道这种写作手法了,应该加以引导,进行深入的学习,帮忙他们在作文中使用这种写作办法。在讲解这节课中,黄河图片引入的办法比拟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后边黄河的现状的图片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重点语句的解析朗读处理的比拟好,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语句,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句子,在进行纠正。过渡语使用的比拟好,能把3个主要问题连

4、接起来,使得课文的学习比拟顺利,问题转化不是特别的突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辅助作用。在学生答复完问题后,对学生的答复进行的褒扬性评价比拟好,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赞扬得作用。在解决左后一个问题时,先若:“如果你是科学家,根据黄河变化的原因,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解决计划让学生学会从原因找办法,学会思考。学生答复这个问题时比拟积极,而且想法各异。总体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讲的还是比拟顺利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二 这是一篇表明文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但是黄河对于我们学校的孩

5、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从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那雄伟的气势,也从没有亲耳听到过那波涛澎湃的浪涛声,只有从电视或课本中了解一点点有关黄河的史料。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干燥、乏味的文字变成学生愿学、乐学的素材,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唤起他们爱护大自然、爱护母亲河的爱心。一、 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课初,我先播放一段黄河的简介,让学生初步感知黄河。再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看看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帮忙。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几个问题: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然后我引导学生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先细细品

6、读相关的段落,再结合各自收集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给学生充沛地阅读时间后学生马上找到变化前被称作是“摇篮,变化后是祸河、忧患,引起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大量流失。二、利用电脑,突破难点在这篇阅读课文中,黄河的变化是重点也是难点。怎样使学生准确认识、正确理解呢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抽象变为形象,是最有效的办法。于是设计了悬河的示意图,由于泥沙的沉积,水平线在地下线之下还是之上,就一目了然“悬河一词也就不用再讲解了。悬河形成的原因,为什么说是忧患,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轻松一点,就准确、明了地解决了难点。因此,我们要充沛利用多媒体技术,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让学生能见

7、其所未见,闻其所未闻,准确认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事物,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三、 联系实际,爱护敖江然后链接资料袋的内容。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知道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爱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最后我让学生谈谈你在“爱护母亲河行动中准备做些什么另外,我还结合我们所在地区的情况,提出“如何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敖江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畅谈如何爱护敖江、爱护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要从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环保意识。四、渗透写法,领悟作用课堂上渗透写作办法,培养写作能力“列数字、“打比如、“作比拟是表明文常用的几种叙述办法,由

8、于学生表明文载体的文章是刚才接触,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强调作者的写作办法,表明这种写作办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表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这样教师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大语观。本课的遗憾:因黄河离学生太远了,学生的感知还不到位。所以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做到完全走入文本,走到黄河的岸边去理解感悟,这就造成了学习积极性的欠热情。所以课前备学生是完全有必要的任务,千万不能无视了。教师本身课堂教育机智还有待于提高。虽然在教学中力求用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本人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好,在课件应用上有些遗憾,这也是今后在教学中尽快提高的。这也正是前辈所说的,教学

9、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表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计划。告诉人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否那么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这是 孟老师第二次授课,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亲和力强,教态大方,教学办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听了实习生孟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感受颇多:1.从题目入手学习文本。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从题目入手能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阅

10、读的期待。上课伊始,孟老师在揭示课题之后,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同学思维活泼,一读完课题,便提出了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黄河后来怎么样了“黄河为什么发生变化“黄河变化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石,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2.多媒体教学助于理解文本。在教学中,孟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之后,便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河原先温柔美丽的图片以及黄河后来决口、水土流失、受污染的一些图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然后让学生自由抒发看图后的感想,让学生意识到爱护黄河,改变黄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3.学习写作办法,培养写作能力。“列数字、“打比如、“作比拟是表明文常用的几种叙述办法,由于学生表明文载体的文章是接触较少,所以孟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强调作者的写作办法,表明这种写作办法的优点,让学生在今后写表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大语文观。缺乏:1.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河床、悬河等专业词语,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图片去认识一下,加深印象。2. 应重视指导读书。虽然也进行了指导,但学生读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书的练习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