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67435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建议用时:60分钟)1(2019衡水金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开拓世界市场。“大陆政策”日益不符合德国容克阶级的要求,他们极力要求打破其束缚,去争夺世界霸权。毕洛声称,“必须超越俾斯麦的政策”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泛德意志同盟、德意志海军协会都竭力主张德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他们公开叫嚷,“如果德国不统治世界,那将从地图上消失,两者必居

2、其一”。出任德国外交大臣的毕洛在帝国议会上演讲道:“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德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相结合,表现出极大的侵略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威廉二世在演说中讲到,“世界要仗德意志才得救”“我们是地球上的盐”。战争前夕,泛德意志主义宣传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民众也狂热高呼:让皇帝领导普鲁士,普鲁士领导德意志,德意志领导全世界。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摘编自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3、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泛德意志同盟、德意志海军协会都竭力主张德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威廉二世在演说中讲到,世界要仗德意志才得救”总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意志帝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舆论工具。(2)根据材料“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

4、争的深渊”可得出对世界秩序产生巨大威胁,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根据材料“宣传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民众也狂热高呼”可得出群众丧失理智,加速了一战的爆发等。答案:(1)特征:有组织有计划,大肆宣传;从民间到最高统治者,涉及各个阶层;和传统军国主义相结合,更具侵略性和危害性。实质:德意志帝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舆论工具。(2)危害:对世界秩序产生巨大威胁;麻醉了民众;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加速了一战的爆发;为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埋下了祸根。2(2019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主张欧洲统一的人壮大了声势,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战争,他们还有经济目的。的

5、确,关税壁垒大大妨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蓬勃发展的大批量生产。许多人强调欧洲人的共同根源:古希腊、罗马帝国和初期的基督教,他们还指出在欧洲国家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点,这是边界的多次修改所无法掩饰的。这种“欧洲热”发展到制订精确的计划。丹麦人黑尔福特的新欧洲一书相当成功。弗朗德勒的作家与政治家、贵族出身的考登霍夫卡莱尔吉创建了泛欧洲运动,参加者的人数可观。然而,关于通往统一欧洲的途径,关于组成统一欧洲的国家和民族,关于将采取的政治制度,存在意见分歧。所有人都明白欧洲统一的必要性,但主权国家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些人缺乏更为具体的思想,也得不到欧洲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幸存下来

6、,在1945年东山再起。(法国)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问世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解析:(1)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主张欧洲统一的人壮大了声势,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战争,他们还有经济目的”得出吸取一战的教训,发展经济的需要;由材料“强调欧洲人的共同根源”得出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2)第一小问结果,由材料“这些人缺乏更为具体的思想,也得不到欧洲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幸存下来,在1945年东山再起”得出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为二战后

7、欧洲逐步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所有人都明白欧洲统一的必要性,但主权国家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得不到欧洲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结合凡尔赛体系影响分析。答案:(1)吸取一战的教训;发展经济的需要;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2)结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为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原因:“欧洲统一”的主张缺乏可行性、分歧较大;未得到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凡尔赛体系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冲击。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英国作战目的之一就是“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

8、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3天后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到战争结束时,不仅所有交战国都把“十四点”作为媾和的基础,而且英、法、美等国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组织国际联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组成起草盟约委员会。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最高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法国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指挥这支部队,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日本要求把种族平等列入盟约。但法、日等国的要求并未全部得到满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

9、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日等国的要求在国联盟约中并未全部得到满足的原因。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所有交战国都把十四点作为媾和的基础,而且英、法、美等国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组织国际联盟的方案”和所学知识总结概括即可。(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胜国间的矛盾、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防止战争成为国际共识;英美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得到国际认同。(2)原因:各主要战

10、胜国间存在矛盾;起草盟约委员会主要由英美把控;法、日等国力量较为薄弱。4(2019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内容如下: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公海航行自由不

11、受阻碍;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据李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哪些共同诉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解析:(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保障选择社会制度的自由、追求贸易平等、谋求生活保障等方面概括。(2)结合大西洋宪章颁布的目的与结果总结即可。答案:(1)共同诉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

12、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谋求生活保障;各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政府形式);贸易的自由化与平等互利等。(2)历史意义: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自由、民主的愿望;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战后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5(2019漳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态度冷淡,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以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为由加以拒绝。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有违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对联

13、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赫尔认为,如果摒弃中国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中、美、英、苏4国代表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摘编自傅秉常日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力推中国成为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字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如果将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有违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如果摒弃中国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结合所

14、学知识,从中国的贡献、美国的目的以及反法西斯的需要等角度分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对中国、对联合国的发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维持战后美国在中国和远东的优势地位以抗衡苏联;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2)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6(2019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

15、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16、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解析:(1)根据材料“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结合苏联自身的国家利益、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分析即可。(2)可以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作答。答案:(1)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的规定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2)评析: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