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6452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DOC 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2.功能: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恩格斯的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即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

2、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有无同一性)3.四条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 斗争焦点 实践问题(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则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定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

3、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定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2.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

4、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 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哲学发展的趋向必然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

5、代朴素辩证法;第二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概括来说主要有 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具体说来,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

6、阶级基础,有其坚实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的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这是从哲学的阶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五)物质和意识1. 唯心主义的定义:唯心主义者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出发,认为物质是意识或精神的产物,精神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原和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列宁

7、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个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讲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讲物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辩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相对静止的 意义)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村才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实物没有发生位置

8、移动和质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其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其二,运动静止相互信赖,相互渗透;其三,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时有条件的、短暂的、相对的。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我们既要反对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动论,又要反对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语言和诡辩论。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其一,相对静止是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其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要真的理解运动,就必须承认相对静止。4.时间、空间及物质运动的关系第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

9、,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性,广延性。其特点是三维性。第二,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中进行。另一方面,时间,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第三,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还表现在时空特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5.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所件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征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可变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也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6.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一,物质决定意

10、识。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作用上看,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第二,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能动地反映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7.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途经:付诸实践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手段,利用工具等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客观规律性是指规律是物质运动本书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11、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2.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是意义:一切从实际出 ,实事,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党的思想路线。(六)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

12、联系的定义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时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他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俩系不是个别事物的现象,而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的多样性,2.发展的定义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发展的实质是唯物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广义的发展,泛指运动、转化、联系、变化的一切过程,既包括上升的运动,也包括不降的运动;狭义的发展,特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

13、无序向有序的运动。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哲学意义上的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矛盾的定义(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部稳中有降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对立统一。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稳定的

14、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这是规律最根本的特点。这些基本规律是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5.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或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含义:(1)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关系,矛盾的同一性的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作用(1)

15、同一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发展的前提(依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发展的容(渗透):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中共同得到发展。发展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2)斗争的作用: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积累量变: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实现质变: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作用(1)部矛盾(因)是发展的根据(2)外部矛盾(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因即事物的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