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62333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急救管理制度汇编(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救管理工作制度汇编急诊科工作制度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 、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与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与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性别、年龄、住址、 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

2、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接诊患者, 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 知医务部、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 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部、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 查,与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与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 观 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

3、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 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与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与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与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八、急诊围:1.急性外伤、脑外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等;2.急性腹痛;3.突发高热,

4、呼吸、血压、心率(律)与神志明显异常者;4.突然出血、吐血、有出血征象、流产、小儿腹泻、严重脱水与休克者;5.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6.耳道、鼻道、咽部、眼、气管、支气管与食道中有异物者;7.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8.颜面青紫、呼吸困难者;9.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10.急性尿闭;11.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者;12.烈性传染病可疑者;13.急性过敏性疾病;14.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抢救条件者。上述规定,不可机械执行,以免耽误患者诊病。如病情模糊难定应由医师根据患者全面情况斟酌决定。 九、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1.医护人员要按医德标准,做到主动、热

5、情、耐心、周到,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 之所痛。2.各级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如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随机性强 、集中来诊、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常需协同治疗、时间性强等),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 ,做到随到随诊。3.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095。4.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5.留观察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0。 6.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0以下。7.病案、病程护理记录与其他登记必须与时、准确、完整。8.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9.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达100。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 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

6、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 意挪用或外借。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与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与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 再用。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禁止吸烟。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 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二、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

7、变化,开好医嘱,与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 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三、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 与时修订诊疗计划。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 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与时记录。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六、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七、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门、急诊首诊负责制一、门诊首诊负责制对非本科室畴疾病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拒诊。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

8、绍其病种与应去 就诊科室。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严禁相 互推诿。二、急诊首诊负责制1.一般急诊患者,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由急诊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 。2.重危患者如非本科室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与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3.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医务部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灾害急救医疗卫

9、生管理制度一、灾害急救医疗的组织领导1.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有效指挥的组织体系,保证灾害急救医疗工作全面、系统、协调、高效工作,要在省(市)或当地抗灾救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抗灾救灾医疗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医药、交通、铁路、民航、民政、商业和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等有关 领导组成,全面负责抗灾救灾医疗防疫的领导工作,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 (市)或当地卫计委(局);2.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药品上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灾害急救医疗的坚实基础;3.在灾区设立救灾医疗防疫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护、医护人员调度、药品器械供应 调度、现场消毒杀虫等工作;4.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

10、责收集、整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掌握救 灾动态,与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必要时发出求救要求,并检查督促各地执行情况。 在办公室具体领导下,与时部署,科学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等若干个 小组,以保证现场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实施的需要。二、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1.畅通的通讯联络是抗灾救灾十分重要的物质条件,尤其在灾害规模比较大,地理 交通条件较差较复杂、通讯设施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情况下,更要做好这项保证工作; 2.充分利用无线通讯设备,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抗灾救灾值班;3.必要时要确定联络信号(例如火堆或信号弹等);4.在实施现场急救指挥时特别需要通讯工具,要配备备必要的通讯指挥车(指

11、挥艇或指挥直升飞机)。三、医疗救护队的组织工作1.现场急救要依赖高效多能的医疗救护队,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医院编派一 定数量的医疗救护队;2.救护队每队810人左右,队长宜由技术比较全面的外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医师46人(主要是外科医师),队要配备适量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医疗保障,有条件的话在每个医疗救护队中派一名防疫人员参加;3.当重大灾害发生时,还要组织专科医疗救护队,例如骨科、脑外科等,十分严重 时要果断地在现场创造条件设立“临时急救医院”进行现场急救手术等救护活动;4.在一些灾害多发地区,要做好日常医疗的组织准备工作,包括培训技术、准备物 资等,必要时进行演习训练,做到常备不懈,

12、随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四、卫生防疫1.重大灾害后(尤其是洪涝灾害)往往会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做好卫生防疫 工作是抗灾救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2.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进行“拉网式”诊查看 病,“地毯式”消毒防疫,保证不漏掉每一件可疑的事和每一个可疑的病人,彻底清除一切 可能导致疫情发生的隐患;3.组织卫生防疫队以开展水、粪、环境、传染病媒体为重点的卫生防疫工作,保证 水源的卫生,做好粪便、垃圾、尸体处理和指导,做好环境卫生和杀虫(蚊、蝇等)工作, 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4.明确卫生防疫工作不仅是卫生防疫队,也是救灾医疗队的工作容,以确保大灾 之后无大疫。

13、五、切实做好后勤物资保障1.救灾医疗的后勤物资保障工作是保证医疗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以与 确保救灾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基本生活的重要基础;2.药品、器材、消毒杀虫剂的供给;3.配备必要交通工具;4.临时电源、水源和食品、生活用品的供给。地震现场救护管理制度一、地震造成伤员的特点病人数量多、伤势重、伤情复杂、复合多科,伤员常为复合伤、挤压伤、多发伤, 常合并休克或心肺功能衰竭,骨折易造成截瘫或开放性骨折,污染严重易继发感染。二、地震现场救护的首要问题认识地震伤的严重性、复杂性,要把集中点放在注意处理威胁生命或可能发生威胁 生命的窒息、心跳骤停和大出血等情况,注意处理挤压伤可能招致的挤压综合症和严重感染

14、 等情况。三、切实做好伤员分类工作,以利于对伤员的与时分类处理,尽量区分三类:1.危重伤员,必须火速抢救;2.重伤员,主要做好手术前准备和防止休克的发生、预防感染等;3.轻伤员,多能行走;4.为了保证紧有序地工作,要认真做好转运标志的登记佩戴工作,注明编号、姓 名、性别、单位、诊断、已处理情况,是否注射过破伤风血清、抗毒素等。四、有效地组织医疗救护,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好三线救护组织,明确不同分工,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病人的运送。洪灾淹溺救护管理制度一、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致使人们淹溺死亡,在平时落水或游泳跳水时撞伤,在水中昏迷死亡也会经常发生。二、由于淹溺死亡的原因可为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或血液电解

15、质变化引起心室纤 维性颤动,或急性肺水肿等,在现场急救时首先强调互救,切不能等待医务人员的来到或转送,贻误抢救时机。三、医务人员要掌握现场急救的要领,在作短暂时间空水(即倒水)后,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能轻易放弃。四、淹溺抢救使心跳恢复后仍发生死亡的比例比较高,因此必须进行全面处理,包括纠正酸中毒,预防脑水肿、肺水肿,防止感染等综合急救措施。五、洪涝灾害带来的严重问题是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做好预防肠道传染病(痢疾、 伤寒等)以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流行,认真做好水源消毒工作,做好粪便处理,进行预防性服药,对发病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等卫生防疫、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 等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提高群众性的防病治疗保健知识。 交通事故急救管理制度一、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伤亡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死因之一,急救管理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非医疗工程救险后现场医疗救护”。二、在发生车祸事故后首先要将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