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61935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13(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比较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答案: 本题解析:内容:明朝科举考试限于四书五经;唐朝科举考试主要考查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观点:明朝科举限于程朱理学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唐朝科举可发挥个人见解。文体形式: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影响: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 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2.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中关关系解冻”教学目标:(1)了解中关关系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事先搜集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现实意义及对国际关系影响,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原因及经历的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

3、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以上是一位教师制定的“中美关系解冻”的教学目标,请评析此教学目标。(16分)答案: 本题解析:评析:这一目标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等事实性知识有明确要求,而对理解“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的要求则过于空泛,教学的很多环节分散在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意义及对国际的影响上。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新中国外交”及“外交的本质”把握不准(可能根本没有外交本质的概念,在教学难点的确立中,认为“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而非“根本依据”)。这样,学生不明确“决定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走向的因素”也就不足为奇了。课程标准、教材都侧重在历史事实层面,

4、而如何透过历史事实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则需要教师“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那么“重历史事实,轻历史本质”的教学就很难避免。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上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从教学设计而言,就是要聚焦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3.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案例:帮助学生确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对此,如果教师直接设问“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如何”,学生是难以回答的。而教师若分层设问:“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地位怎样 政治地位怎么样呢 思想地位怎么样呢 在当时的国情下预测一下它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呢 ”等,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最后,师生在共同学习

5、理论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就能较好地归纳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1)经济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政治上,它的产生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3)思想上,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产生了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4)发展趋势上,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

6、分布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请分析此案例,并对之进行评价。(16分)答案: 本题解析:评 价: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引导作用却不能放弃。循循善诱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凡是属于 “分析”“探讨”“认识”的知识都是运用层面上的知识,因此,指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分析所学历史事实,并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作出自己的解释 和判断,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加强了学法指导,从史实中总结归纳出“地位特点原因影响”,又从历史的、现实 的、中

7、国的、外国的加以分析,还从近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因、外因方面做出分析,最后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思想地位等几方面,确定了中国近代资本 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这就既落实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落实了能力的培养要求。4. 问答题: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

8、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 本题解析:(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

9、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 问答题:简述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答案: 本题解析: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是:第一,清楚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既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第二,做好教材分析。首

10、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其次,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再次,要认真研读教科书,对照课标,通读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对比研渎,要研读每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做好学科知识的储备。第三,以教科书为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第四,需要注意到新课程下的大教材观。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要突破传统的唯教科书是用的模式,在使用历史教科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形式的教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问答题: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答案: 本题解析: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是一

11、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族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并以此区分宗族内部大宗与小宗关系的宗族组织制度。该制度按照等级原则建立是当时社会对氏族血缘组织关系的利用和改造。维护嫡长子的继承权利,是西周宗法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通过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与小宗以及对大宗宗主地位的维护,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巩固西周王室对统治区域的控制。7. 问答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 本题解析: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中对同一历史对象不同时期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对象的横

12、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查。8. 问答题: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课堂活动。活动主题:评选“三好改革家”。活动过程:在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位候选人中评选出一名“三好改革家”。教师发给学生有关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三组材料。学生分A、B、C、D四组,其中A组为评委组。另外B、C、D三组每组发一个改革家的材料。然后8、C、D三组根据教师所发材料和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评选。B、C、

13、D三组各由一名代表陈述推选的理由,并与其他两组进行辩论。最后,由评委组宣布评选结果及理由。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参与态度进行点评。问题:(1)上述历史课堂活动存在什么问题(2)教师应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活动的流程答案: 本题解析:(1)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课堂活动流程不全面。正确的课堂活动应该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从材料中来看,该课前部分只有教师准备的材料,学生的相关活动没有体现。课后的总结及作业设计也没有反映出来。辩论所用材料是教师提供的,没能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搜集、分析资料能力。正确的辩论赛材料,应该根据辩题正反双方在课前各自从教材、历史书籍、史学论文以及互联网上查找与辩题相

14、关的历史信息资料,并整理分析。作为正反双方辩题的论点和证据,而不应该像上述历史活动一样由教师完全包办。教师点评内容不全面。上述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只对各组的参与态度进行点评。事实上,教师总结应该是全面的,要从辩论的内容、参与度、评委组的总结内容,以及该部分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学生参与度不够。从流程上来看,没能做到全流程的参与;从活动进行中来看,B、C、D三组各由一名代表陈述理由并进行辩论,因此大多数学生没能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不能积极进行思考,评委组在辩论全程没有参与,只在最后进行总结,不利于该组的参与。(2)选择合适的历史课堂活动。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教学环境和学生能力

15、选择最符合本堂课的历史课堂活动。根据所选择的历史课堂活动确定活动流程。活动流程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课前需要确定活动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如需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课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要进行发言交流,教师做最后总结点评。课后通过小结作业。进行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对课堂活动进行整体反思。9. 问答题: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000多首流传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你们知道黄鹤楼在何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