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61139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DOC 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精神分析疗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2、.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2疏导宣泄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3认知与领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时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

3、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的。4暗示疗法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精神分析疗法在对

4、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慎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无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小学生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其基本认识是: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

5、症的目的。其基本原理是,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系统脱敏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排列出焦虑的等级层次表,即找出使来访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用0100表示出对每一事件感到焦虑的主观程度。其中,。为心情平静,25为轻度焦虑,50为中度焦虑,75为高度焦虑,100为极度焦虑。然后将标出的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排列。二是进行放松训练,以全身肌肉能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一般要610次练习,每次需时30分钟,每天12次。三是进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系统脱敏可分为想象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想象系统脱敏

6、的过程即让来访者处于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由咨询者口头描述,让来访者进行想象,从最低层开始,想象30秒,停止想象时报告此时感到主观焦虑的等级分数,以不感到紧张害怕为止,再进入下一个层次,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层次。系统脱敏法可以治疗学生考试焦虑和社交恐惧。2满灌疗法满灌疗法也叫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同系统脱敏法类似之处都是鼓励来访者去接触自己敏感的对象,在接触中实现脱敏;不同之处是开始就让来访者进入自己最恐惧或焦虑的情境之中,给他一个强烈的冲击,同时不允许其采取堵耳、闭眼、哭喊等逃避行为。其基本原理是,快速、充分地向来访者呈现他害怕的刺激,实际体验后他感到并不是那么害怕,恐惧感就会慢慢消除。刺激

7、的出现要坚持到来访者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采用满灌疗法应事先将治疗方式与来访者讲清,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满灌疗法适合于对有焦虑和恐惧倾向的来访者使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来访者的文化程度、受暗示程度、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身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承受能力差的来访者,要慎用这种方法3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基本原理是,将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与某些不愉快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性刺激有物理刺激(如电击

8、、橡皮圈弹痛等)、化学刺激(如呕吐剂等)和想象中的厌恶性刺激(如口述某些厌恶情境,然后与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的强度,通过刺激能使来访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4代币法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一种通过奖励(即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即当来访者一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表现时,立即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以强化。代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为物品的券,可以是小红旗、有分值的小卡片等。咨询者用代币作为奖励,强化来访者的期待行为,然后来访者可以用获得的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注意将代币与来访者感兴趣并想得到的东西联系起

9、来,并建立一定的代币兑换规则。5放松疗法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兴奋性降低,全身肌肉放松,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以增进身心健康。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让来访者舒服地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2)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练习。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一肌肉紧张一保持紧张一解除紧张一肌肉松弛。行为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经常使用。恰当地使用行为疗法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三、人本主义疗法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

10、中心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的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

11、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

12、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

13、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四、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认知疗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它不仅重视异常行为的改变,还重视来访者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认知疗法有许多具体的技术,其中运用较

14、多的如三栏目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自我指导训练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向其不合理信念提出挑战和质疑,使其作出“不是”“没有”等否定性回答,通过一步步的挑战和质疑,最终使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发生动摇。在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时,首先要找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式人手,即先以某一典型事件人手,找出诱发性事件A;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找出C;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不良情绪,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分析学生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信念作为B列出来。对于某一事件,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15、判断和推论,在这些想法背后,会隐藏着学生某些根本性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信念常以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绝对化要求为特征,这才是我们要找到的B。其次,通过辩论,以积极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提问的方式有两种,即质疑式和夸张式。质疑式提问是教师直截了当向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夸张式提问是教师针对学生所持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将问题放大了给学生看,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持信念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莫兹比(Maultsby)发展起来的。有时在寻找不合理信念时,学生为情绪所困扰,事后描述一些不愉快经历往往只反复强调当时的气愤之情,无法准确说出当时的思想状况。因此,帮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重新进人那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进一步探求学生当时的想法,就有可能找出不合理信念。同时也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信念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改变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性。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