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610530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现在的社会中多数的宝宝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又是众多成人关怀和照顾的重点对象,家里所有的东西,不管是玩的、吃的,还是用的,因为都没有人与他争,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归宝宝一个人享用。正因为这样,孩子由于缺乏与人分享的经验,又加之家长对这方面的教育也缺乏重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他们可以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讲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的不良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长期下去,不但会造成沟通困难,还有可能造成人际关系危机。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话一点不假。作为家长,理应随机抓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细节,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一、 利用文学作品,

2、对孩子进行有关分享的教育对于孩子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来说,和别人分享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假如有家长的帮助和鼓励,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还是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的。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孩子懂得,因为分享,我们会有更多的朋友,会获得更多的帮助,而且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在生活中,要多让孩子欣赏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但要以正面形象为主,因为正面形象有利于孩子分享认知行为的培养,这一点正好与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心理特征是相符的。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样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都

3、有利于对孩子的分享教育的。他们从小姑娘这一形象中,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感受,充分体验到给予和被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通过对故事的理解,使孩子懂得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是一个人独享的,而是应该与人分享的。二、 抓住点滴细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家长一定要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分享。慢慢地

4、,孩子也会把家中或幼儿园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讲给他人听,让大家也一起感受他当时的快乐与悲伤。另外,进行适当的交易其实也是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的好方法。例如,在孩子想获得一件玩具或一样食物时,家长可以提出要求:你可以把你的借我用一下吗?你可以帮我做一件事情吗?这样,就会给孩子一种控制的意识,如:当你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时,你也是要有所付出的。同时,让他明白:不是任何东西都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三、 善用逆向思维,利用移情方法让幼儿学会分享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遇到事情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养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形

5、成换位意识,从而客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气,养成与人合作,乐于分享的好习惯。例如,让孩子体验那种因想得到什么时而产生的迫不及待的情绪,以及遭到别人拒绝时的失望的情绪,诸如此类的体验,都可以给孩子的分享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霍夫曼曾经指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把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孩子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另外,还要提示家长,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一定要洞察孩子的心理,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避免勉强孩子什么东西都要与人分享的事情出现,尤其是孩子最喜爱和最珍惜的玩具。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对于自己珍爱的物品,你是否也有舍不得分享给

6、别人的时候呢?这也就是说,成人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给孩子一定的考虑时间是必要的。四、 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孩子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以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作为成人,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孩子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参与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磋商、协调的机会,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五、 利用适当的外部激励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承认的肯定和赏识,所以,必要的奖励,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情感上的,都对强化孩子分享行为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应及时地用鼓励、赞许和奖励等外部激励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因为鼓励、赞许和奖励而产生愉快和满足的情感,这是加强和维持孩子的行为,内化孩子分享意识的良好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