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60753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案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和狼的故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题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贪婪 凶残2、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美丽 善良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

2、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3、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4、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那些学习要求?(学生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回答)生回答后是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再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5、教师:明确了学习要求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鹿和狼之间的怎样一个故事呢?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开始吧。(学生读)教师:初次阅读,同学们产生了哪些阅读的感受啊?咱们说一说,请你讲。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叙述了狼与鹿之间

3、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最终给森林带来灾难的故事。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特点,前面是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后面是讲道理。师:对,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课文。(在课题旁板书:叙事说理)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个故事以及它所要说的道理呢?学生: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学生:我认为还可以通过朗读来理解。教师:你们说得不错。这些学习方法,都是在过去的阅读实践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这篇课文先叙事后说理的特色,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可以把能够引起自己思考、感悟的语句圈画出来,做上批注,还可以像你们说的那样一边读一边

4、体会。我们一会儿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开始自学。 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大意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鹿得到有效的保护,采取了消灭狼的方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2、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概括每段的段意。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课文分段。(按叙事说理的方法可分两个部分:16自然段是叙事的部分;这部分说的是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下令杀狼致使森林毁灭的事。79自然段是说理的部分:凯巴伯森林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相互联系的

5、关系。3、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2、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3、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抓课文重点,解疑1、导语: 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下令消灭狼。狼被消灭后,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6节。 2、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儿下令消灭狼)3、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指名学生朗读)罗

6、斯福的这种做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4、讨论:看小黑板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一定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狼和鹿的数量合理就会保护森林,优化鹿群,从课文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同一地球

7、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所以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森林就会毁灭。(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蛇与庄稼这篇课文讲了蛇吃老鼠,庄稼获得好收成;猫吃老鼠,苜蓿获得好收成。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五、总结全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儿下令消灭浪,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

8、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六、作业。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警示牌: 请不要再打伤狼,维护凯巴伯森林的平衡,让世界更美好。道理:这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板书:狼 和 鹿贪婪 凶残 美丽 善良“功臣” “祸首”不该任意捕杀 不该特意保护保护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总课时:34、35教学目标: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

9、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引入新课、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学

10、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世纪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

11、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

12、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研读课文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

13、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阅读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引读、自然段: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感

14、知“神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