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60753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研究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一、 课题的提出 1、追赶教改浪潮的需要。 “自主创新教学研究”及其教学操作样式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论。它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其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点,注重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这将促进教改的深化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2、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在很长时间内缺乏重视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以“灌输为核心、考试为手段、名次为杠杆、升学为目标”的教学非常流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上形成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自主创新教学研究”将促使人们的教育思想从应

2、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3、深化素质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实践证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自主性本来就与创新相关联,没有自主就不可能有创新。“自主创新教学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由单纯教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和教育方式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学会创新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有转变。4、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3、能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教学研究”,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获得自学能力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5、深化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自主创新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教师目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加工教学内容能力、捕捉和加工信息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创新性情景创设能力等,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三、 研究内容1、

4、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在新理念下,适合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研究。2、探索自主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数学的探究模式、情景体验的教学研究、设计课堂提问的研究、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究等。3、探索适合小学教学特点和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实际课题研究、提问艺术研究)4、新课程体系中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策略的指导研究。四、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理论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例分析研究法。1、理论研究法:研究前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认真学习了国内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理论性文章,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了此课题。2、实验研究法:研究初期

5、先以601和301两个班的教学作为实验,在摸索了一些方法之后,在校内进行推广应用。3、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施计划、观察学生的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4、教例分析研究法:教学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反思。七、 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1、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本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来,教师从中收到实效,不仅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也普遍加强。实验过程,是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过程,而实践本身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入教育改革、研究教学行动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将自己的心得、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校内交流

6、达50多 篇,获国家级4篇、区级论文有 6 篇。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梁帼英老师的识字教学示范课获南海区优秀奖,陈肖红老师的数学优质课分别获区、镇的二等、一等奖、关健婵参加镇的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获二等奖,2、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前那种居高临下的现象逐步消失,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传统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转变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渐渐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3、教师的“学生观”有所转变以前不少的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蠢,学习成绩不

7、好,把他们视作差生。现在在教师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师们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困生”更多的鼓励与机会,课堂上老师责骂学生的声音少了,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你真棒!”,“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不错,你的回答很有新意!”等等的话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各抒已见,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4、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试图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

8、本课题研究中采取的首要措施。(1)情景式。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领会知识要领。我们采作的一般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对话归纳小结反馈练习。例如: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用念儿歌的方式学音;猜谜语的方式学生字;用角色表演或是讲故事的方式学课文;数学课用观察实验的方式认识抽象的概念;英语课用情境对话掌握口语对话;音乐课用开火车和动物音乐会等游戏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对知识的接受更为主动、积极。这正如:斯坦伯格所说:“个体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力的内驱力。”(2)探究式。这种教学结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我们在数学课和科学课比较常用,课堂上一般采用:揭示疑问探究

9、真理得出结论应用检验总结评价这样的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文字材料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得知识。例如:科学课中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时,老师将探究大气奥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为主体,在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认识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种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解道理、自行获得知识,学生的科学志趣得到了充分发展。这充分证明了巴甫洛夫所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3)讨论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

10、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的结论。”这种课堂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创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其一般程序为;熟悉教材讨论难题交流共识巩固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较多。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中第二自然段结束时,试着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悟出探究学习的方法: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圈点词句,理解内容;朗读句子,体会感情。教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理解爷爷的爱国情怀时,由于文章结构相似,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尝试乐趣,敢于尝试,采取自由选择内容,分组讨论方式,以四人为一组按照归纳出的学习方法,尝试让

11、学生“谈谈、找找、说说”课文内容,最后以比赛形式,各组推荐一名向大家介绍本组同学对这段课文理解。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群体合作团队意识,还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精神。讨论式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体现。教师则是讨论的“导航员”。这样的学习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的心理需要。(4)尝试式。建构主义理论的倡导者之一波利亚认为:“学习知识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此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尝试式这种课堂结构正是突出学生在独立尝试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

12、程序一般是: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数学课经常使用这种模式。例如:上长方体体积求积这一课,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24块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模块,让学生当堂分别出六种不同形状的相等体积的长方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寻找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最终得出长方体的求积公式。这样,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规律和结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摸索后得出的。在尝试中学,学生可以“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可以在探索中试验,寻找证实猜想的最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和能力。5、拓展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涅曾说过:“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

13、进行内在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我们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得到多方面发展。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开发多方面的创新潜能。(1)以学科为依托的活动。这种活动与学科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完全与学科相同,除了拓宽学科知识以外,更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应用。例如语文学科的“课外知识大比拼”活动中,每逢重要活动就由学生自己收集课外的知识,高年级的同学由班干部组织,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活动;数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按时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自己报名,举行数学问题讨论会、故事会;英语学科的活动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寻找英语读物,设英语角、办英语小报;音乐学科组

14、织文艺演出。这种以学科为依托的各种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问题,学生只有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2)超越学科分类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开设的,皮亚杰所说:“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例如电脑、科技创新比赛自编手抄报等。这样的活动特别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校开设的学科类和超学科类的各种活动小组有近10个。周周二最后一节及课后,校园内鼓号铿锵,舞姿翩跹;在有的活动场所,更有学生在认真阅读、潜心思考,表现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了他们所喜爱的活动,尽情地投入。各种丰

15、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在“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的研究中,我们不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同时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因为管理实际上是让学生应用非学科知识来对待和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学习,又是创新。我们在班级里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通过轮流让每一位学生负责管理班级事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 “文明小卫士”,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一旦学生成为管理主体,他们的角色体验就发生了变化。原来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被动遵守的,现在这些规章制度已经内化为他

16、们自身的价值标准,不仅不感到被动,而且能创造性地执行。6、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种种的限制、束缚和压抑,因此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现在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疑等;合作学习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懂得进行小组间人员分工,特别是一些平时少与同学交往,在众人面前胆怯生生的学生,老师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小组的学习活动,在小组中锻炼自己,在学习、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渐渐地,这些同学都有了进步。现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